望潮快评丨如何让“共享奶奶”行稳致远
望潮客户端评论员 高建平
2025-05-15 16:49阅读
DeepSeek新闻快读点击展开

在路桥区洋洪社区,活跃着一群特殊的奶奶,她们或帮着邻居接送幼儿园小朋友,或为同小区家长义务照看放学后的孩子,大家亲切地称她们为“共享奶奶”。经过近一年的实践,路桥相关部门正计划进一步推广这一互助模式。


 

“共享奶奶”这一温暖而创新的实践,悄然在路桥的社区生根发芽,既缓解了双职工家庭的育儿焦虑,又为退休老人搭建了发挥余热的平台,也对疏离的邻里关系起到了润滑作用。“共享奶奶”以小切口破解老龄化社会与育儿难题交织的困局,映照出基层社会治理的智慧。

 

这一模式的生命力,源于其对社会痛点的精准回应。城市双职工家庭普遍面临“接娃难”的窘境,而低龄健康老人群体中,许多人渴望在退休后找到生活价值。社区以“共享”为纽带,将供需两端巧妙连接,既填补了家庭育儿服务的空白,也让老人通过陪伴孩子获得精神满足。正如路桥洋洪社区一位奶奶所言,“感觉自己对社会还有用”,这份朴素的成就感,恰是老龄化社会中弥足珍贵的情感资源。而社区通过组织培训、积分激励等机制,进一步激发老人的参与热情,让公益服务可持续运转。


 

不过,“共享奶奶”行稳致远,仍面临一些现实挑战。安全责任是这一模式需要直面的一大问题。孩子活泼好动的天性、接送途中的潜在风险,都可能让善意蒙上阴影。路桥洋洪社区通过签订安全责任书明确权责,引入急救和心理培训提升专业能力,这些尝试为化解风险提供了思路,但更需制度层面的保障。例如探索公益保险机制,或推动地方立法明确志愿者权益,方能消除后顾之忧。此外,服务范围受限、家长对多元化教育的期待,也要求社区进一步整合资源,吸引更多专业力量加入,让“陪伴”不止于看护,更延伸为成长助力。


“共享奶奶”的实践,本质是一场关于社区互助的生动实验。它证明,解决社会问题未必依赖宏大叙事,有时恰恰需要从“家长里短”中寻找答案。当老人与孩子的手紧紧相牵,当邻里因善意成为“家人”,社区就能少一些“冰冷”,成为更温暖的居住单元。这种互助精神若能推而广之,或许能为应对老龄化、重建社会联结提供更多启示——每个人伸出手,互相搭把手,生活就会更美好!




编辑:郑文莹

审核:王倩倩

监制:胡文雄

总监制:牟同飞 李卫国


评论·5
潮友_4PDHN9
来自浙江台州昨天 07:29
共享奶奶的实践让我们看到了社区互助的力量和希望。
丹娅
来自浙江台州5月15日 23:57
共享奶奶让社区变得更温暖,邻里关系更和谐。
潮友_R8U3B9
来自浙江台州5月15日 19:10
希望共享奶奶能扩展到更多社区,帮助更多家庭。
台州刘
来自浙江台州5月15日 18:48
共享奶奶模式是基层社会治理的智慧体现。
潮友_MO888
来自浙江台州5月15日 18:00
希望我们社区也能推广“共享奶奶”
查看更多神评论
我说两句…
18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