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潮
台州市委市政府唯一官方新闻客户端
当传统产业空间逼近承载极限,昔日“低效洼地”如何蜕变为“产业高地”?
2021年,路桥区七届一次党代会抛出“实干论英雄、创新论英雄、亩均论英雄”三把改革密钥。
存量土地不再是负担,而是孕育新质生产力的沃土——
三年的探索,路桥用连片开发打破“零敲碎打”,构建起土地集约利用的立体框架;用存量嫁接激活“休眠资产”,让老树开出新花;“一企一策”的精准施治,让老旧厂房实现“腾笼换鸟”的产业蜕变。
连片焕新
从“蜗居”到“展翼”
螺洋街道上寺前工业区块,曾蜗居着40多家鞋帽机电、塑料等小企业小作坊,年产值不过5000万元。
路桥区经济开发区和螺洋街道以工业有机更新为抓手,在“推陈”与“焕新”之间实现旧工业区的腾笼换鸟。
2022年以来,螺洋街道采取“全面收储再开发”模式,坚持“政府主导、规划引领、产业引导、社会参与、系统整治”的工作思路,兼顾政府、村集体、企业等多方利益,推动空间布局优化、产业结构调整,实现优地优用。
148亩黄金地块上,省“千项万亿”项目杰诚联合汽车部件智造车间是按照全省最高标准的“未来工厂”和绿色工厂打造的,耗资10亿元以上,目前,80万套智能车架项目已经进入调试阶段。
“这些智能化生产线是我们的战略引擎。”项目负责人陈锡银说,“通过打造高自动化水平的汽车零部件生产线,实现机器换人,节约成本200%以上,我们作为多家车企重点供应商,基地建成投产后可以持续保障新能源汽车赛道增量需求。”
随着大奕电机、杰诚联合、铭磊金属、光明包装等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的入驻。“园区容积率提升了95%,亩均税收从0升至30万元,空间重塑实现了‘梧桐成林凤来栖’的倍增效应,达产后预计园区能达到年产30亿元。”螺洋街道党工委委员、常务副主任罗人玮说。
存量嫁接
从老厂房到新增量
在路桥街道新安南街的中心位置,双菱集团102亩的老厂房焕发了“第二春”。
“这些承载着集团20年发展记忆的老厂房,没想到还能焕发出新价值。”双菱集团办公室主任陈荣伟望着满载货物的车辆感慨。
2020年,双菱集团整体搬迁后,留下1.57万平方米的存量厂房。
路桥街道和双菱集团共同发力,定向招引与区域产业链高度契合的优质企业。
迈频智能设备有限公司总经理梁永根敏锐发现:“这里距五金城采购零部件仅需10分钟车程,同期入驻的杰豹机械、大亿电气等企业跟我们都在同一条生产链上,我们的电机产品实现了园区内‘门对门’供应,大大降低物流成本。”
梁永根告诉记者,今年下半年,全自动产线投产后,企业用工缩减三分之二,产能实现几何级增长。“2023年,我们刚入驻时产值只有300万元,今年预期能突破2000万元,实现百万台年产能,实现小升规。”
通过存量嫁接改造,该街道30亩低效用地完成价值重生,并打造了一批以双菱集团、顺源科技、永快科技旧厂房改造为代表的“高质量嫁接示范园”。
零地技改
从“铁皮房”到“垂直厂”
在台州路桥桐屿塑胶园区,一块闲置的工业地块,正演绎着“零增地”技改的生动实践。
该地块原是D类企业厂房,已经闲置两年。于是,桐屿街道以二级市场转让形式对外招引企业。
“地块大小、位置都挺合适,但一层的铁皮厂房太浪费了。”来考察时,浙江卡唯意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金义超提出了自己的顾虑。这家来自区外的规上企业主要生产医疗器械、家居厨房用品等塑料制品,因订单需要,企业急需扩产。
此时,桐屿街道招商专员带着《路桥区制造业优质项目存量嫁接工作规则》叩门而来:“我们支持‘零增地’技改!”
政企服务专班旋即成立。规划图纸在会议桌上铺开,建设、经信、资规等部门现场联审,协助企业做好厂房转让、方案编制、零地技改申报等相关手续。
2022年5月起,964平方米的破旧厂房重建为4层厂房,容积率从0.47跃升到2.13。
如今,距离项目竣工验收不到四个月,崭新的注塑设备已经投用,投资已转化为实际产能,实现一季度“开门红”。
“订单压力终于缓解了!”金义超算起效益账:“预计全部达产后可形成500万只太空杯、1亿支医疗耗材产能,2025年实现小升规,预计新增销售收入5000万元。”
从“铁皮房”到“垂直厂”,当“零增地”技改遇见“存量嫁接”,桐屿街道曾经的低效地块,正孕育出亩均效益的春天。
路桥区经信局的数据显示,该区创新开展高质量出租、二级市场择优转让、工业上楼等存量嫁接工作结出了硕果:三年来,全区在低效用地上嫁接企业、项目272个,盘活厂房面积近百万平方米。
编辑:朱玲巧
审核:颜静
监制:林学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