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渊说史丨宋代时,台州就有百万人口?!
望潮客户端记者 吴世渊
2024-05-20 18:37阅读
DeepSeek新闻快读点击展开


宋代时,台州就有百万人口,这是有确切数据统计的。


南宋《嘉定赤城志》的《版籍门》,回顾了历史上台州人口的演进历程:两晋时期,台州不满两万户。唐代武德年间,增至八万多户。唐末五代,战乱频繁,人口衰减。直至宋代,天下承平,百姓生活富庶,生育的意愿便有所提高。尤其在熙宁、元丰年间(1068-1085),“户口浸衍”。


宋代每隔一段时期,便会进行一回人口普查。朝廷需掌握各州县成年男丁的数量,一旦修城墙、凿官河,需要征发民夫,就按照户籍登记的男丁数量摊派。身丁钱、身丁米、丁盐钱等赋税,也按照男丁数征收。


《嘉定赤城志》记载了两次普查数据,一次是在北宋大观三年(1109),另一次在南宋嘉定十五年(1222)。其中详细记录了台州五县的户口、男丁的数量。


大观三年(1109),台州总户口数为243506户,男丁数量为489844人;嘉定十五年(1222),户口总数为261014户,男丁数量为548209人。


宋代的户籍,分成主户和客户,两者的分别在于有无财产(在城镇者有无房屋,在乡村者有无土地),以及要不要缴纳夏秋二税。但无论是主户还是客户,都需服役并缴纳身丁税。


男丁,也分人丁和幼丁(老、废疾)。在宋代,20至60岁为人丁(或成丁),需承担赋役。而20岁以下幼丁,60岁以上的老丁,还有疾病、身障者,不需要承担赋役。女性则不在统计范围内。


说到底,统计人口是为了完成各种徭役和赋税。如南宋大儒吕祖谦所言:“大抵赋役之法,其根本一见于户籍丁数,若户、丁、产不定,虽有良法美意,亦无自而行。”对于政府来说,只有承担赋役的“丁”,才有统计的必要。而实际统计时,会将“老病少壮”的全体男性都统计在内,便于管理,因为幼丁、成丁、老丁的数据会相互流通。据谢深甫所编的《庆元条法事类》记载,“民籍之增益,进丁入老”,被列入县官考核的项目中。


如果我们要推算宋代台州的人口数量,有两种方法。一种是以男女比例1:1的方式,将男丁数量乘以2,那么大观三年(1109)台州总人口约为98万,嘉定十五年(1222)的总人口约为110万。


另一种,是按照一户的人数来统计。每当灾荒年,政府救灾进行人口统计,不分男女老少,通行计籍。有当代学者根据数十个赈济户口数据,得出宋代平均家庭人口数为5.2人(吴松弟《南宋人口史》)。由此计算,大观三年(1109)台州总人口约为126.6万,嘉定十五年(1222)约为135.7万。


无论按照哪一种计算方法,宋代台州人口达到百万级,应当是事实。



在两次台州各县的人口普查中,以州治临海户籍数最多,第一次是70626户,第二次是73997户。其次是黄岩的63318户和68898户。再依次是天台、仙居、宁海。


宋政府还将“坊郭户”单独“列籍定等”。“坊郭户”,即城市中的非农业人口,一般从事工商业。这也意味着,“市民阶层”作为一个独立的群体,正式登上了历史舞台。


《嘉定赤城志》并没有“坊郭户”的数据,不过,我们按照里坊比例,还是能大概推测出城市人口数量。以州治临海为例,州城内有15坊,县域内有15乡44里。城里的“坊”与乡下的“里”,是平行的基层单位。假设各“坊”“里”户籍数均等,那么按第二次普查数据来推算,城内15坊拥有户籍数约为18800户。


有一条记载可以为之佐证。乾道九年(1173),台州城发生大火,“燔州狱、县治、酒务及居民七千余家”。州东南一里的都酒务与州南一里的税商务都被焚毁,小半个城遭到波及。由此可推断,当时台州城内的居民,应在万户以上。


这是个相当可观的城市人口规模,要知道,同时期欧洲最大的城市,也仅有数万居民。


还有一组有意思的数据。宋代在统计人口时,将方外人士单列出来。据《嘉定赤城志》记载,嘉定十五年(1222),台州有和尚1932人、尼姑320人、道士124人。


南宋初年,台州有过一次人口迁入。建炎三年,高宗下令,与他一同南渡的文武百官、中原百姓“并以明、越、温、台从便居住”。第二年,一些原在浙东沿海逃难的人,向福建迁移,但因“所至守隘之人,以搜检为名,拘留行李……至有被害者”,又重新回到了温州、台州。高宗要求二州予以安排,“不得辄有邀阻”。于是,移民成了“新台州人”。


在传统农业社会,土地的产出毕竟有限。相比于杭嘉湖平原,台州负山滨海,沃土少而瘠地多,养不起越来越庞大的人口。于是,当地人向大山大海伸手要土地。一方面,在山区广建梯田,“寸壤以上未有莱而不耕者”;另一方面,在沿海一带加紧围海造田,仅嘉定十六年(1223)便有围田、海田47880亩。


从后世的人口统计来看,宋代是台州人口的鼎盛时期。据《赤城新志》记载,明代洪武二十四年(1391),全台州有197468户,780116人,包括男女老幼。到永乐十年(1412),减至133395户,497233人。弘治五年(1492),仅剩72685户、245035口。清代学者王棻认为,明代以人口作为纳税对象,因而各地少报匿报严重。


但不可置否的是,宋代的台州以其发达的工商业、和平宽松的环境,让人口几乎达到了农耕时代的最大承载量。遇到合适的生存环境,人类才愿意繁衍生息,这个道理,放之四海而皆准。


参考文献:《嘉定赤城志》/陈耆卿、《南宋人口史》/吴松弟



往期链接


“武装到牙齿”的台州古城墙


台州子城,是什么东东?


宋代开元寺,日本“留学僧”的好学校


朱熹弹劾唐仲友,背后水很深


“一把手”唐仲友的A面与B面


宋代时,那些台州的“一把手”


宋代的台州,有哪些福利制度


宋代的台州藏书家


宋代的台州,来了这么多名人定居


宋代台州购物指南


平民宰相谢深甫


陈良翰与陈骙


谁是古代台州的保护神


南宋时,台州曾爆发过一场金融危机


开“股份公司”,做跨国贸易,宋代的台州商人真牛



图源:国家人文历史

编辑:王佳丽

审核:林立

监制:包建永

总监制:葛昕


评论·2
网友_595916
来自浙江台州2024年5月21日
人口大市
杨贤华_300207
来自浙江台州2024年5月21日
有人口鼎盛时期
查看更多神评论
我说两句…
29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