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渊说史|宋代的台州,来了这么多名人定居
望潮客户端记者 吴世渊
2024-03-11 21:189.9万+阅读

十元5a.jpeg


南宋定都临安,台州落得个“辅郡”的头衔。


辅郡,意思是国都附近的州、郡。台州地处浙东边陲,自古远离政治中心,唯独在南宋,与临安相隔不过数百里。受到都城的辐照,台州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空前发展,达到了传统社会的巅峰。无怪乎,陈耆卿在《嘉定赤城志》开篇序言中自豪地说:“台为名邦,且称辅郡。”


所谓名邦,有名山与名士的加持。名山,有天台山与韦羌山,前者是唐代诗人游浙东的目的地、佛教天台宗的祖山;后者据说是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中,天姥山的原型地。名士,有紫阳真人张伯端与济公和尚,他们都是土生土长的台州人。


而更多的名士,是侨寓的“中原衣冠”。南宋初年,一批士大夫移居台州、终老台州,并留下了诸多动人的诗篇。


建炎四年(1130)四月,一代名相吕颐浩被罢去宰相职务,寓居临海。四个月前的正月初二,吕颐浩曾随宋高宗乘船进入台州湾,在椒江边的金鳌山短暂驻跸。兴许在那时候,他便觉得这是个可以安身的好地方。


图片

吕颐浩


绍兴三年(1133),吕颐浩二度罢相,回到台州,在州城东郊筑起退老堂,作为退休后的居所。“退老”,取杜甫“穷老真无事,江山已定居”之意。吕颐浩对此很满意,还赋诗云:“丹丘无限好山川,叠翠峰峦插暝烟。郊外幽居三岁换,天边明月几回圆。野堂半隐慵欹枕,健笔题诗思涌泉。小圃剩开桃李径,飞觞同醉待来年。”一副既来之,则安之的心态。


绍兴九年(1139),吕颐浩过世,终年68岁,葬于临海县西北三十里褒忠显绩院左(今临海市永丰镇白毛村景福寺左侧)。


图片


吕颐浩去世这年,翰林学士綦崇礼向皇帝提交辞呈,也来到台州定居。吕綦二人是山东老乡,吕是齐州(今山东济南)人,綦是潍州北海县(今山东潍坊)人。綦崇礼虽是文官,却是个磊落豪迈的汉子。他通晓音律,常常慷慨长歌一曲,为官也清正,因此被奸相秦桧所不容。


退居台州后,綦崇礼将一生写就的诗文、奏章,编著成《北海集》。令人惋惜的是,该文集已失传,后人所见到他的诗歌,是明代编《永乐大典》时保留下来的。其中一首《题天台山石桥庵院》,可见其文采:“林麓阴森径屈盘,渐惊危步入重峦。地分宝刹临空翠,天设飞梁跨激湍。雾暗云蒸山气肃,雪翻雷辊水声寒。我来不作多求想,试出神光变现看。”


清代撰修《四库全书》时,从《永乐大典》辑出綦崇礼诗文三十六卷、《兵筹类要》十卷,并附录历官除授诰词及祭、序等文三卷,收入《四库全书》,这便是我们今天看到的四库本《北海集》。


绍兴十二年(1142),綦崇礼卒于临海,葬在县南二十里的东山。州城内有一条綦内翰巷,因其故居而得名。


同时期侨寓台州的高官,还有陈与义、范宗尹、谢克家、贺允中、钱端礼等。


陈与义,河南洛阳人,官至参知政事,是南宋初年的杰出诗人,建炎年间来到台州。有一首《自黄岩县舟行入台州》:“宴坐峰前冲雨急,黄岩县里借舟迟。百年痴黠不相补,万事悲欢岂可期。莽莽沧波兼宿雾,纷纷白鹭落山陂。只应江海凄凉地,欠我临风一赋诗。”


范宗尹,湖北襄阳人,中国历史上较年轻的宰相之一,30岁即代吕颐浩为相。《宋史》称,“近世宰相年少,未有如宗尹者”。绍兴六年(1136),他退居临海,当年就去世了,年仅36岁,葬在县东四十五里的报恩衍庆院侧(今临海市东塍镇)。他曾游临海龙华寺,赋诗一首:“晓出城东路,寻僧聊避喧。宿云开岭岫,晚稻没川原。村暗桑枝合,林红柿子繁。日斜僮仆困,共喜到山门。”


谢克家,河南上蔡人,建炎二年(1127)任台州知州,次年被召回朝廷,后官至参知政事,家眷则寓居台州。绍兴四年(1134),谢克家卒于衢州,子孙将他葬在黄岩灵石山。他的儿子谢伋,官至太常少卿,退休后,也隐居在黄岩灵石,还开辟药园,自号“药寮居士”,一边种植药材,一边做学问。绍兴二十一年(1151),21岁的朱熹到灵石山拜访谢伋,写下《题谢少卿药园》二首,第一首写道:“谢公种药地,窈窕青山阿。青山固不群,花药亦婆娑。一掇召冲气,三掇散沈疴。先生澹无事,端居味天和。老木百年姿,对立方嵯峨。持此供日夕,不乐复如何。”


贺允中,蔡州汝阳(今河南汝南)人,官至枢密使兼参知政事,为官清介刚直。退休后,他先隐居天台山万年寺旁,后到州城临海。在《喜容赞》中,他写道:“巾山之阳,佛宫与邻。有老人焉,鸥不乱群。”过世后,葬于天台县东四十五里的资福院。


钱端礼,吴越王钱弘俶六世孙,宋仁宗第十女秦鲁国大长公主之孙,真正的皇亲国戚。靖康之变后,他随祖母、父亲钱忱一起到台州,钱氏一族自此在台州开枝散叶。南渡时,钱氏带来了一些宝物,像钱王铁券,今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钱氏“东涧”铭龙首衔环铜瓶,当年是公主的陪嫁物,现藏于临海市博物馆。钱端礼官至参知政事兼权知枢密院事,他的孙子钱象祖,嘉定元年(1208)为左丞相。钱氏在天台山护国寺有家族墓地,从公主驸马钱景臻、荣国公钱忱、钱端礼、郑国公钱筜、钱象祖,凡五代人聚葬于此。


图片

钱氏“东涧”铭龙首衔环铜瓶


这些“宰辅”,为何青睐于台州?


从地理上看,台州是“一郡连山,围在海外”的“另一乾坤”(王士性《广志绎》),相比于杭嘉湖平原,更有一种天然的“安全感”。在宋金对峙的南宋早期,这种安全感显得尤为重要。


从交通上看,台州距离国都不远,无论走陆路还是走水路,几日便抵达。官员退休后,大隐隐于市,不干涉朝政,又可以让皇帝偶尔想起。这对深谙官场之道的宰辅们而言,是种若即若离、可进可退的“政治智慧”。


从人文上看,台州为佛宗道源,山海雄奇,对于笃信佛教或道教的士大夫们而言,不啻为一个精神的归宿地。南宋以来,台州“风雅日奏熏郁涵浸,遂为文物之邦”(陈耆卿《嘉定赤城志》)。


民国《台州府志》列入《寓贤》的有167人,而南宋时期的就有63人,占到三分之一以上,可见当时侨寓人物之盛,也间接表明,宋代的台州是个开放、包容的社会。


参考文献:《宋史》/脱脱、《浙江文史记忆·台州卷》/卢如平


往期链接


“武装到牙齿”的台州古城墙


台州子城,是什么东东?


宋代开元寺,日本“留学僧”的好学校


朱熹弹劾唐仲友,背后水很深


“一把手”唐仲友的A面与B面


宋代时,那些台州的“一把手”


宋代的台州,有哪些福利制度


宋代的台州藏书家




编辑:吴世渊

审核:诸葛晨晨

监制:包建永


评论·8
网友_299900
来自浙江台州4月7日 10:00
名人聚集
读友_R8UP39
来自北京3月22日 15:54
名人聚集
网友_622039
来自浙江省3月18日 20:49
名山大川之邦
网友_592780
来自浙江台州3月12日 19:23
宜居台州
杨贤华_300207
来自浙江台州3月12日 07:28
名人聚集
查看更多神评论
我说两句…
5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