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潮
台州市委市政府唯一官方新闻客户端
南岳尚存知己在 天台应有故人来
——南岳衡山与天台山的特殊关系
作者:林国干
一、南岳之行,相读恨晚
11月22日,我到达中华五岳之一南岳衡山,参加了23日召开的第二届徐霞客文化旅游大会,浏览了徐霞客《楚游日记》及会议资料《了不得的衡阳——衡阳文化旅游导读》《陪徐霞客游湖南》,并考察了徐霞客《楚游日记》中重点记载的衡山。发现南岳衡山与天台山有着非同一般的关系。
说来惭愧,我虽爱好徐霞客文化,但重于天台山徐霞客文化,对徐霞客与其他地方的关系很少了解,也未读过其《楚游日记》。这次参会期间,才阅读了《楚游日记》,也才发现游衡山记载中有不少天台山元素,如“天台宗”“天台峰”“天台寺”等。
《陪徐霞客游湖南》中收录的徐霞客《楚游日记》有关记载及注释:
1.“五里,过狮子山与大路合,遂由岐路西入福严寺。”
其中,“狮子山”的注释为:掷钵峰的别称,南岳七十二峰之一。在天柱峰、福严寺后。相传佛教天台宗二祖、南岳尊者慧思(515-577)应陈朝皇帝之召为国师时,掷钵盂于此。亦说峰顶浑圆,如倒扣钵盂。“福严寺”的注释为:在掷钵峰下,初名般若寺,南朝陈光大二年(568)慧思和尚所创,此寺为天台宗与沩仰宗、临济宗的源头,称“天下法院”。
2.“大岭之北,云雾顶分支西下,为泉室、天台诸峰。”
其中“天台”的注释:天台峰,南岳七十二峰之一,在方广寺西。峰上原有天台寺。寺以派名,峰以寺名。
3.“西北登一里半,又平行一里半,得天台寺”。
其中“天台寺”的注释:在天台峰腰,陈宣帝太建年间建。寺左有拜经台,传说是隋代高僧、天台宗实际创始人智顗拜请楞严经的地方。寺已废,台犹存。
4.其他记载还有“盖泉室峰又西起高顶,突为天台峰”“由南沟趋罗汉台亦迂,不若径登天台,然后南岳之胜乃尽”“寺在天台西峰之下”“盖天台、双髻夹而西来,以成龙潭之流”“天台以西之峰,至此而尽”“由宁水桥饭而南,五里过国清亭”。其中“国清亭”注释:在界碑镇国庆村。此地原有国清寺,故址曾为原国庆乡政府所在地。
读了这些记载与注释,我慨叹自己孤陋寡闻,颇有“相读恨晚”之遗憾!也庆幸有这次徐霞客文旅大会在南岳衡山召开之良机,让我有发现衡山与天台山特殊关系的因缘!
二、南岳天台,故人知己
从衡山回到天台后,我又查阅了《南岳佛教史》、《大善寺志》、上海古籍出版社繁体字版本《徐霞客游记》中的《楚游日记》等,并与衡山文旅专家、《陪徐霞客游湖南》作者谭民政先生及南岳佛教协会文化研究院天台研修班法师、衡山大善寺修正法师等进行了交流探讨。综合有关信息,有以下一些新认识。
(一)慧思禅师与智者大师及天台宗的关系
南岳衡山顶峰祝融峰上圣帝殿周边的石雕碑记中记载:慧思禅师(515-577),南北朝僧人,是天台宗的先驱者,后世尊为天台宗三祖,俗姓李,南豫州武津(今河南上蔡县)人。十五岁出家,专诵《法华经》。20岁,到处参访禅德。后随北齐慧文禅师参学“一心三观”法门。陈废帝光大二年(568),慧思禅师,时年54岁,居光州(河南潢川县)大苏山,目睹齐祚将倾,时势险恶,率弟子四十余人移来南岳衡山,驻锡十年,建般若寺、小般若寺等道场。从此,南岳衡山佛教大盛。世称慧思禅师为南岳衡山佛教开山祖师、南岳禅师。
智者大师的弟子灌顶《隋天台智者大师别传》中,也记载了慧思禅师作为“先师”,对智者大师的影响和期望。智者大师在大苏山等地,向慧思禅师学习佛理,重点请教过《法华经》的理论和实践问题,学习了慧思“法华三昧”等思想。不负老师期望,成为慧思弟子中“甚适我愿”的得意传人。慧思去南岳衡山前希望智者不去南岳而在金陵等地继续“传灯化物”。智者大师“既奉严训,不得扈从衡岳”,没有跟随慧思禅师前往南岳衡山,而是先在金陵,后赴天台山,“传灯化物”,潜心研究,形成了第一个中国化、本土化的佛教宗派天台宗。
可见,慧思禅师是天台宗实际创始人智者大师的师父,对智者的思想有影响,有指导作用。故后人将慧思尊为天台宗三祖(慧思的师父慧文、慧文的师父龙树分别为二祖、高祖)。
(二)天台山与衡山的关系
智者大师创立天台宗后,天台宗与慧思所在的南岳衡山佛教有交流。慧思也对天台宗予以肯定,并一起传播。《大善寺志》记载,慧思大师当年在南岳开创的诸多寺院,如根本道场般若寺(今福严寺),静修道场小般若寺,讲经唱道的大善寺、上封寺,都是传播天台宗的重要场所。南岳僧团与天台僧团一直保持联系往来、通信。隋开皇十二年(592)8月,智者大师一行到南岳衡山,拜扫恩师墓塔,并于南岳天台峰建天台寺,12月离开。
由于天台宗在衡山广为传播,故天台宗在南岳留下许多印记,如天台寺、天台峰等。但到底是“寺以派名,峰以寺名”,还是“峰以派名,寺以峰名”尚有待考证。不过,衡山与天台山、天台宗的关系特殊是肯定的。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慧思大师三生塔的一副塔联。577年,慧思大师示寂后,弟子们为其建塔,因其三生行道南岳,故名三生塔。塔前有副塔联“南岳尚存知己在,天台应有故人来”,用“知己”、“故人”来形容南岳与天台的关系,更印证着天台山与南岳衡山有着深厚的渊源、非同一般的特殊关系。
此外,衡山与天台山还有一些其他可能相关的关系。
1.衡山与天台山一样,也是佛道儒三教融合的和合之地,其第一怪就是“和尚道士住一块”。
2.西晋时,我国历史上第一位女道士魏华存(251-334),人称魏夫人,在南岳结庐修道16年,修成《黄庭经》,成为道教上清派经典,后在南岳羽化升天。而传说她升天后被帝封为“南岳夫人”,与西王母共同管理天台山、王屋山等。
3.衡山也有个方广寺,据传说也与五百罗汉有关。这与天台山石梁方广寺有何关系,值得探讨。
4.徐霞客《楚游日记》中还记载到“国清亭”,后人注释为“此地原有国清寺”,这个国清寺与天台山国清寺有何关系,也值得探讨。
这些尚需探讨的关系也为衡山与天台山的“故人知己”关系增添了色彩。
(三)当代衡山与天台山的交流。
浙江天台山与湖南衡山虽然相距较远,但当代两地也有一些交流。
两地佛教界保持着联系。1986年南岳佛教协会主持修复慧思大师三生塔时,也修复了已毁坏的塔前那副对联“南岳尚存知己在,天台应有故人来”,此联还被南岳大善寺作为文化袋的标记。天台宗当代法师修正法师在天台山佛教学院研究生班毕业后,到处弘法,现为南岳大善寺法师,他从2021年开始,与三位天台宗专业法师等在南岳衡山佛教协会文化研究院举办天台宗研修班,弘扬天台宗;南岳佛教协会文化研究院专门出版其著作《风来犹作海潮音》,其封面《发愿偈》就表明“愿我尽生无别念,天台妙教独相随”。
今年8月,台州市天台山文化研究会衡山文化考察团到南岳衡山考察,“知己”、“故人”相谈甚欢,也搭起了当代联系的新桥梁。
“南岳尚存知己在,天台应有故人来”,但愿天台宗三祖慧思、四祖(实际创始人)智者两位大师留下的天台宗文化得到了弘扬,他们结下的南岳衡山与天台山之间“知己”“故人”情谊得到延续、加强!
编辑:邵思琪
审核:朱丽荔
监制:郑思佳
总监制:林远锦
台州市委市政府唯一官方新闻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