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州市召开推进“国家职业教育创新高地试点”工作新闻发布会
望潮客户端记者 雍昕/摄
2023-12-13 15:06阅读


今天(12月13日)下午3:00

我市召开

台州市职业教育创新高地建设工作

新闻发布会

介绍相关工作的主要内容及推进情况


微信图片_20231213150417.jpg


01

15:00


市委宣传部新闻发布处

处长 姜寒笑主持


02

15:02


台州市教育局党组书记、局长阮聪颖

介绍台州市

推进“国家职业教育创新高地试点”

工作情况


创建背景


2019年2月13日,国务院印发《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为全面落实该实施方案,教育部以部省共建的形式,通过国家、省、市三级推动,建设一批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创新高地。2020年6月,教育部将我市列为国家职业教育创新高地建设城市。


2021年3月,市委市政府高规格召开职教“窗口”城市建设动员大会,印发《建设职业教育“窗口”城市工作方案》、召开全市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现场推进会,将职教创新高地建设列入市党代会、人代会报告内容。


主要做法


三年来,创建工作得到省政府领导的批示肯定,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来台调研并形成调研报告《市域职业教育高地建设的台州实践研究》,浙江省职业教育发展研究院发布《现代职业教育与民营经济融合发展的台州报告》,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东方时空》栏目、《光明日报》《中国经济时报》《浙江日报》《中国教育报》等媒体刊登报道相关经验做法。圆满完成教育部提出的“起步成势、一年成式、两年成是、三年成事”目标。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做法:


(一)市域一体统筹推进


一是市域一体推进,出台《关于加强职业教育市域统筹工作的意见》,市、县两级党委政府按照“不同类型、同等重要”的要求,编制职业教育“窗口”城市建设“一县一策、一校一案”方案,加强统筹协调,落实落细试点责任清单。创新打造台州市“匠才荟”数字职教管理云中心。编制职业教育发展共同体建设行动方案,构建市域职业教育命运共同体,推进学校、专业、教师、学生、产教融合、双创教育等“六大共同体”建设,打造集产、教、研、创一体发展的职教发展新高地。


二是产教一体推进,出台产教融合“五个一批”工作方案,遴选培育市级产教融合项目248个,研制产教融合谱系图,发布《台州市产教供需年度报告》,印发《关于深入推进职业教育集团实体化运行的实施意见》,成立台州市职业教育与产业研究院、产教融合专家指导委员会,申报国家级产教融合型城市。以地方立法的形式促进产教深度融合、校企紧密合作。


三是温台一体推进,与温州市共同谋划、协同推进高地建设,并建立定期会商、资源共享、信息互通、齐抓共管等工作推进机制。联合开展两地职业院校师生技能竞赛,举办活力温台创新高地建设高峰论坛。跨区域建设温台职业教育发展共同体,联合组建产教联盟、产业学院,实现技术共研、师资共培、人才共育,共同推进职业教育与民营经济融合共赢发展。


(二)系统推进改革先行。


一是多元办学改革,全国地市级层面率先出台《推进职业院校混合所有制办学的实施意见》,探索“政府+企业”、“企业+二级学院”、“企业+学校”等多样办学模式,形成“政府统筹、多元办学、立体育人”的 “台州样本”。


二是中高企改革,印发《台州市中高职人才一体化培养实施方案》,推进中高企一体化改革,构建“中高企”“中本企”“校校企”等长学制技能人才培养模式,形成“校企协同、中高一体、育用贯通”的“台州模式”;


三是职技融通改革,出台《台州市职技融通改革实施方案》,实施职业院校和技工院校同目标引领、同政策保障、同平台支持、同归口管理、同频率发展等“五同”改革行动,构建“双培养”育人体系,推动职业院校和技工院校学分互认、一体培养,学历教育与技能教育双轨合并。


(三)做实做细三个服务


一是服务国家战略,职业院校育训结合积极助力扩中提低,成立乡村振兴研究院,校企共建现代农业产教联盟,为乡村振兴蓄势赋能。开展劳动力就业技能培训、新型职业农民培养、高素质农民培育,构建服务全民终身学习的教育体系,拓宽社会人员学历提升通道,完成学历提升、老年学堂、技能培训等省为民办实事项目。


二是服务区域发展,编制《临港产业带职业教育发展规划》,对接临港产业带新能源、新材料、新医药健康、汽车制造、精密制造“五城”产业,整合与优化高等院校、中职学校、技工院校等空间布局。深化技术攻坚合作,推动企业和职业院校联合组建技术研究平台与技术创新联盟,共同申报科技重大项目和研发计划。形成“育训并重、协同研发、成果共享”的“台州样本”。


三是服务学生发展,印发《台州市匠苗成长行动计划》,实施匠苗成长行动。全面推进“匠心浸润、匠技锤炼、匠苗扎根、匠星引领、匠师提升”五大工程,坚持大陈岛“垦荒精神”立心,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建立“工匠精神”培育体系。组织开展劳模、工匠进校园宣讲活动,促进学生职业技能和职业精神高度融合。


640.png


标志性成果


台州充分发挥职业教育国家试点倍增效应,聚焦“职教高地、技能台州”,形成职业教育创新发展市域高地十大标志性成果。


01


职教发展政策系统集成。制定出台《关于建立职业教育“窗口”城市工作方案》等政策文件20多个,系统构建具有台州特色的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政策框架。台州教育历史上首部地方立法《台州市职业教育校企合作促进条例》于9月28日经省人大常委会批准,明年起施行。


02


产学城一体发展布局成型。坚持“产教融合、学城共兴”的理念,7所中职学校增挂市级特色化校名,进一步明确办学定位,形成对接台州临港产业带“五城”建设的职业教育错位发展新格局。深化“六业”联动机制,30所职业院校共开设专业339个,全市职业院校专业对接支柱产业率达90%以上。


03


院校办学质量提升有力。全市共有省“双高”职业院校建设单位17所(职业院校)、省职业教育信息化标杆学校8所(中职学校),其中1所为全国职业教育信息化标杆校。中职学校办学条件重点监测指标达标率提升幅度全省第一。


04


产教融合发展走深走实。打造校企合作共同体70余个,系统布局设置模具加工与装配、汽车技术等职业院校高水平专业群35个。遴选培育市级产教融合项目248个,获省产教融合项目85个,数量居全省前列,台州湾职教集团入选国家级职教集团培育单位。全市1500多家企业与职业院校签订长期合作协议。


05


混合办学改革破局成势。创新发展“政府+企业”“企业+二级学院”“中职+高职+企业”等多种跨界合作办学机制,开展32个混合所有制办学项目试点,国内首家混合所有制汽车学院办学经验在教育部全国混合所有制办学研讨会上作典型发言。


06


技能人才培养提质增效。4所学校被确定为省区域中高职一体化人才培养改革试点单位。近三年职业院校学生比赛获国家级奖项77个、省级奖项168个;在首届世界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荣获铜奖,中职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的获奖等次及数量连续十二年居全省前列。


07


师资队伍建设成果丰硕。建立30支教育教学创新团队、28支中高职一体化教科研训团队,重点开展专业带头人、校长等6类师资培养。台职院首获国家职业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台科院两支教师团队在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教学能力比赛分获一、二等奖,4本教材入选“十四五”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实现历史性突破。


08


服务发展能力持续增强。每年开展各类职业技能培训20万人次以上,组建长三角汽车、模具等19个产教联盟,每年向企业输送技能人才3.3万人。全市职业院校每年接技术服务项目400多项、科技成果转化450项以上,台州职业技术学院在“中国专利转让排行榜”连续三年居全国高职院校前3,成为全省唯一获省知识产权信息公共服务网点的高职院校,2023年高职院校毕业生留台率达50.6%。


09


职教提技助推共富发展。在全市21所学校72个专业开展学分、证书互认试点机制,央视东方时空栏目报道台州“职技融通”做法。制定《行业性能级工资集体协商操作标准》,开展能级工资集体协商覆盖企业3913家,惠及职工48.15万人。推进社区教育系统服务农村文化礼堂,覆盖率达97.68%,每年开展社区教育进礼堂活动1万场次以上。


10


全民终身教育丰富多彩。台州开放大学成为全省首个完成更名挂牌开放大学的地市级电大,创成全国首家乡村振兴学院、全国首家垃圾分类公众教育学院、全省首个市级社区家庭教育指导中心。打造国家优秀成人继续教育院校3所、国家级终身学习品牌5个、国家级品牌项目45个,入选教育部“智慧助老”项目11个和“能者为师”实践创新项目3个,建成省级现代化社区学校17所。

640 (1).jpg


下一步,我们将进一步落实二十大精神,全力推进职普融通、产教融合、科教融汇,优化职业教育类型定位,做好职业教育“扩容、提质、培优”三篇文章,推动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办好人民满意的职业教育。


03

15:17


答记者问


台州日报记者

《台州市职业教育校企合作促进条例》于今年9月28日经省人大常委会批准,明年正式施行,请问《条例》主要是从哪些方面来促进校企合作的?


台州市教育局二级调研员

林鉴兵 答记者问


《台州市职业教育校企合作促进条例》基于台州实践,总结硬化校企合作责任链条,从地方立法角度厘清政府、行业企业、学校等各方责任,从法律层面破解产教“两张皮”、融合不够深的问题。主要从以下三方面来促进校企合作:


一是明确各方责任。《条例》明确,市、县两级人民政府要加强对校企合作工作的领导,履行纳入规划、保障投入、统筹协调、开展督导等八项职责,规定教育行政部门作为主管部门,负责校企合作的统筹协调、规划指导、综合管理和服务保障等工作。行业组织要积极指导和推动本行业企业的校企合作,参与校企合作绩效评价、职业技能鉴定等工作;企业要根据实际发展需要制定校企合作规划,利用人才、资本、技术、知识、设施、设备和管理等要素参与校企合作,同时,要及时、足额、直接向学生支付实习报酬。职业院校要加强产业人才需求调研,主动对接企业开展合作,依法保障各方参与者的合法权益。


二是落实政策支持。市、县(市、区)人民政府对校企合作成绩突出的企业、产教融合型企业等,按照有关规定给予支持;投资或者企业与政府合作建设职业院校的建设用地,按照科研用地管理,符合国家划拨用地目录的,可以通过划拨方式供地。职业院校、教职工和学生的自主知识产权成果可在企业作价出资或者入股,企业人员的教育教学成果可以认定为技术或者科研成果;职业院校开展校企合作所得收入的一定比例可核定为绩效工资增量,职业院校教职工在校企合作中合法取得的企业兼职报酬和科技成果转化奖励收入不纳入绩效工资总量。


三是固化探索成果。台州以职教国家试点为契机,形成一批标志性成果,既为《条例》出台提供丰富实践养分,又为有关成果固化成地方法规条款创造条件。对标台州新能源、新材料、新医药健康、未来汽车、精密制造等五城建设要求,出台《台州市临港产业带职业教育发展规划》,明确“1个园区+9个中心+N所特色化学校”的总体布局,为“把校企合作纳入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写入《条例》提供了实践样例。印发《关于加强职业教育市域统筹工作的意见》,建立党、政、部门、共同体、学校产教融合“五位一体”机制,为《条例》厘清政府和部门责任提供了实践参考。三年试点实践,初步形成政府统筹、立体多样、立体育人的多元办学模式,校企协同、中高一体、育用贯通的人才培养模式,育训并重、协同研发、成果共享的服务民企模式,为《条例》“职业院校和企业在人才培养、技术创新等11方面开展合作”明确方向。


台州晚报记者

台州采取多种措施鼓励企业参与职业教育,形成了多样化职业院校混合所有制办学格局,请问台州职业技术学院的混合所有制办学有哪些先进经验?


台州职业技术学院副校长

郭武燕答记者问


混合所有制合作办学是深化产教融合的有效途径。2017年5月,台州职业技术学院以汽车学院为试点,开展混合所有制二级学院办学模式改革。


学校牢牢把握职教改革发展的方向,坚持问题导向,在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的基础上,将部分办学资源转向市场,走出一条符合市场规则的办学之路:


以汽车相关专业为突破口,依托台州良好的汽车产业背景,与台州金桥集团有限公司、珠海市笛威欧亚汽车技术有限公司合作,共建笛威金桥汽车工程学院。从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体制机制、合作方式、运行模式等不同角度,积极探索多元主体协同育人的办学模式,构建了“院司一体”的治理模式,创新了“多师融合,同工同酬”校企混编师资团队建构和管理机制。


01

办学方式多元化。建立“一院一司”混合所有制办学模式,以先建学院后建公司的模式,注册成立公司。构建专业同建、资源同用、文化同融、人才同育、就业同促、技术同研、服务同承、风险同担、成果同享、多方同长的“多元十同”办学机制。遵循资产独立共享原则,实行谁投入谁所有、共享共用的资产管理制度。

02

管理模式市场化。创新“院司一体、双会协同”管理模式,校企共同成立学院理事会和公司董事会,形成“一院一司,院司一体”运行模式,学院主导人才培养,公司协同育人,公司主抓社会服务,学院倾力支持,实行育人和服务“一体两翼,同步发展”的运行制度。

03

人员管理一体化。组建由教师、企业驻校教师、学徒制企业师傅等组成的教学团队,建立以“公司身份、在编待遇、同工同酬”为核心的企业驻校教师管理制度,企业教师入职公司,按校内教师待遇,按岗同等计酬,同一考核标准,同等福利待遇,校企双方 真正实现“身份互认、角色互通”。

03

基地建设多样化。珠海欧亚和台州金桥共投资5000万元,共同建成集汽车销售、维修、检测、教学培训于一体占地近万平方米的校内综合汽车维修类生产性实训基地。基地既是企业的生产经营场所,同时具有现场教学基地、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顶岗实践基地等功能。与一汽大众、保时捷等车企共建品牌合作培训中心,在区域汽车名企、汽车零部件上市企业等建立校外学徒制联合培养基地,实现零距离对岗培养。


台传媒二集群记者

产业学院是产教融合、校企合作重要平台和载体,作为一种新的办学形态,请问台科院有哪些好的经验推广?


台州科技职业学院副校长

徐森富 答记者问


台科院锚定职业教育与民营经济深度融合标杆校发展目标,持续推进“1+1+1+N”产教融合生态圈建设,即一个专业群主动对接区域一个主导产业链,牵头组建一个政校行企协同产教联盟的行业共同体,与头部企业共建一个产业学院,与N家骨干企业共建实训基地、创新中心、培训综合体等。近年来,共吸引7000余万元社会资本投入,构建了“学校、二级学院、专业”三层多元混合办学新模式。


一是与头部企业共建产业学院。目前建有精雕数控、凯华模具、海天塑机等智能制造全链条产业学院,创新制造类人才培养新模式。施耐德产业学院打造工业互联网人才培养孵化器和企业员工技能培训基地。与华为共建创新者开发中心,通过打造技术共建、人才共培开发者创新服务平台,加速区域鸿蒙产业发展进程。顺风供应链产业学院建有高标准直播间,学生“网红”直播助力台州农产品销售。智慧财税产业学院承接长三角、珠三角30000多家中小微企业帐务,全部由在校学生处理,节省企业成本70%以上。


二是依托产业学院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依托产业学院引入企业资源,校企双方共同制订培养目标,共同设置专业核心课程,共同开发教材,共同担任理论和实践教学等,形成课内外贯穿连通的实践教学培养模式。企业联合培养具备精操作、懂工艺、会管理、善协作、能创新的现场工程师。学校现有客座教授143人,客座导师764人。深入推进中国特色学徒制,订单班、工匠班培养比例达30%以上。师生职业能力大赛成绩显著,多次获国赛一等奖,学生竞赛获奖率超3%,毕业生留台率不断提升。


三是产业学院实行理事会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出台《产业学院建设与管理办法》,定期召开理事会,以提高人才培养能力为核心,面向产业急需,紧密对接产业链,将产、学、研、训、赛、创、用相互结合,共建专业、共培师资、共育人才、共研项目、共促发展,实行政校行企多主体共建共管共享的运营模式。


通过产业学院建设提高行业企业参与办学的积极性,打通企业和学校的“旋转门”。学校获批省、市产教融合“五个一批”数量遥遥领先,年职业培训超3万人次。在中国高职院校科研与社会服务竞争力评价排名进入前5%。下一步,学校将坚持“产教融合、职普融通、科教融汇”,延伸教育链、服务产业链、支撑供应链、打造人才链、提升价值链,加快推动形成同市场需求相适应、同产业结构相匹配的现代职业教育发展格局,加快形成高职教育的“台科院模式”。


编辑:管勤亚

审核:雍昕

监制:卢纬波

总监制:林远锦


评论·1
您还未注册
来自浙江台州2023年12月13日
创新试点
查看更多神评论
我说两句…
43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