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边的榜样 | 陈学义:41年500万字的工作日记
2023-11-30 16:46阅读


榜样是一座灯塔,指引方向。信念、责任、坚守、担当,榜样如炬,他们是“江城前哨”的楷模,也是催人奋进的力量。也许,在他们眼里,他们所做的,只是一些平凡普通的小事,却足以打动我们。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近“身边的榜样”——前所街道退休党支部党员陈学义。


陈学义,男,1963年10月出生,汉族,中共党员,1979年9月参加工作,先后担任章安区梓林乡团委书记、前所街道综治办副主任、城建办主任、工办主任、农办主任等职务,2023年10月退休。


用坚守诠释初心


图片


翻开陈学义同志的简历,他在基层的41年,文书、财务、民政、司法、共青团、综治、城建、工办、农办……各个岗位可谓是全轮了遍,在刚参加工作时期,样样都是新手,任务重、而且繁杂,办公条件差,但从无怨言,为了更快地进入角色,他尊重老同志,多请示、多听、多看、多做。在中层岗位上,他安安心心、扎扎实实地带领办公室人员,把各项工作的效能发挥到最大,体现出强有力的中坚力量;在驻村工作中,不管穷村、难村、大村都乐意接受、服从安排,共驻梓林、六联、王礁、汾头洋、七年、西浦、前所村等大小18个村,直到退休最后一天,还在联系村走访工作。曾获“2008年度省农业丰收奖三等奖(第四完成人)”“台州市优秀农村工作指导员”“台州市污染源普查工作先进个人”“椒江区绿化造林先进个人”等54项荣誉称号。


图片


用坚持书写热情


你可能想不到,从工作的第一天开始,陈学义同志就开始写工作笔记,记录工作点滴。在没有电脑的年代,他总是随身携带笔记本,一开始,他只是随意地记录,“想起来什么,就写上去”,到后来,才逐渐形成固定的格式。除了工作内容外,他还记录工作体会和感悟。1999年起,随着信息化办公铺开,陈学义主动学习电脑操作技能和各类办公软件,用电脑记录当日工作内容渐渐地变成了他每天下班之前必须完成的事,除了文字外,有时候他还会配上图片、说明等。每月汇总,每年汇编,方便查阅。就这样,一天又一天,一笔又一笔,这本基层工作账,一记就是41年,用500万左右的文字记录下了他一生的工作旅程。同事们笑着说:“陈老师就是我们的档案库。”


图片
图片


目前,陈学义同志虽已退休,但他依然坚持参加支部党员学习、志愿服务等活动,乐于与年轻干部分享他的基层体悟,而心得日记,他也会一如既往地,继续记下去。


图片


图片

陈学义同志在荣退仪式上的发言稿

(上下滑动阅读更多内容)

各位领导和朝夕相处的同志们:

大家好!

首先要感谢街道为我们举办荣誉退休仪式,使我在公务员旅程上划上圆满句号。下面我回顾一下所做的工作,谈一些感想。

当文书是我工作的起点,也是学习和进步的好机会。上接领导、下近百姓,只要能虚心努力,站在面前的全都是我的老师。

共青团工作像七彩虹,与青年朋友在一起,真的好开心啊!春天的花开和秋天的梦,那个时候热情奔放、敢做敢闯、乐在其中、终生难忘。

司法工作又烦又累,但每当我看到调解后双方满意离去的身影时,心里会感受到一丝丝的欣慰。百姓心中有杆,就看你能否把得正。

财务工作,看起来平平淡淡,但也离不开热情和微笑。平时一定要认真记好每笔账,仔细盘点元角分。

城建办工作有权又吃香,但要把握政策底线,守住廉政防线。南宋著名诗人陆游诗中有句话叫做“但得官清吏不横、便是村中歌舞时”。我觉得只要为官的清政廉洁、秉公办事,老百姓就能够安居乐业、歌舞升平。

办工作要围绕考核指标、紧扣发展方向。一手抓服务、一手抓安全。平时要多下企业、掌握动态。与企业家打交道,是磨练自己的好机会。

农办工作是百宝箱:五水共治、巡逻在弯弯的小河边;动植物防疫、穿越在鸡鸭牛棚间;渔业检查、颠簸在大海大浪里;村庄整治、置身于美丽的庭院旁;森林防火、守候在巍巍的山脚下;防汛防台、出没在狂风暴雨中;农业生产、奔波在希望的田野上。灾前做好预案,灾后生产自救,每一样都不轻松水要治、火要防,一不小心进牢房。工作的关键是要抓住时间节点,读懂政策界限,使农民用足用好各项政策优惠,平平安安抓生产、开开心心搞建设。

驻村工作更是万花筒,上面千条线,我们是一根针,下面是一张蓝图,等待着我们去描绘。当计划生育告一段落后、又暴发了新冠肺炎疫情。放开后还没喘过气来,卫生城市和消防工作又象牛皮癣一样緾着我们,没完没了。上级部门繁多,今天来督查、明天来考核。这边要数据、那边要材料。我们不是计算机、也不是打印机,那么容易啊?搞不好还会老鼠钻风箱一样两头受气。一不小心出了点差错,就要被问责、通报。婆婆太多、媳妇难做!咋办呢?我觉得当乡干部必须要学会弹钢琴。一方面要学会快速应付能力,兵来将挡、水来土掩。而更重要的方面就是要为社会做一些实实在在的,哪怕是一丁点都是好事。特别是困难户,他们更需要关心和帮助。因此我们当干部不仅要有全方位的过硬本领,还要有良好的工作作风。我们既要“接地气”与百姓心连心。但又不能做糊涂官、赏罚要分明。我们是政府和百姓之间的桥梁和纽带。

回顾我一生的工作,其中四十一周年在乡镇,1982年我是第一批考进公务员的“四化”干部:年轻化、知识化、革命化、专业化。而今天我明显感觉到自己知识贫、观念落后,做工作力不从心。逆水行舟、不进则退;时代在召唤,知识要更新。因此说“做到老、学到老”,很重要。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我已经退休了,回首过往,真的有些感慨。领导和同志们!有句话叫做“黄砖砌墙、后来居上”。我们老同志就好比第一批运来的黄砖,砌在大厦的最底层,历经风吹雨打。你们年轻的同志是新材料,贴在大厦的顶部,你们是祖国的未来,是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但是如果底层的砖霉了、烂了,也会影响大厦的牢固。我退休以后,虽然干部身份转换了,但是共产党员还在,趁现在还有一点点余热,希望还能为社会再发一份微弱的光吧。

最后、我还要再次感谢一下领导和同志们对我的关心和帮助,希望你们以后还能经常与我们保持联系让我们感受到还没有离开单位的感觉。谢谢大家!


来源:和美前所

编辑:黄燕

审核:杨滟北

监制:卢纬波

我说两句…
14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