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潮
台州市委市政府唯一官方新闻客户端
在中国历史上,布衣而能入青史者,实为凤毛麟角。临海人徐中行、徐庭筠父子就是名垂《宋史·隐逸列传》的两名布衣,他们在台州大兴教育,得到了欧阳修、朱熹、杨敬德等历代名人的高度评价,被合称为“二徐先生”。
临海沿江镇下百岩村的二徐先生文化展示馆就是为了纪念他们所设立的,介绍了二徐先生的生平,二徐祠、二徐墓的发展历史以及二徐先生主要的学术思想和实践及在台州学术史上的地位,展现了二徐先生道德实践产生的巨大影响,是了解“诚敬笃行”“唯不欺心”的台学精义的窗口。
二徐先生文化展示馆位于村里的一畦坡地间,它是一座灰砖黑瓦的园林式别院,牌匾上写着“二徐书院”。书院墙面分别刷有“二徐乡中心小学”和“下百岩小学”字样,这两个校名并不是空穴来风,而是有由来的。
宋朝之际,官学和书院兴盛,乡间的义学也随之兴起。据了解,宋至清末,台州有史可查的书院就有一百多所,这些书院对台州学术建构、文化昌盛、经济繁荣等方面,产生了重要而深远的影响。
南宋时期,临海出现了两位闻名遐迩的教育家,就是徐中行、徐庭筠父子,他们志行高洁,教授乡里,大阐儒学,桃李遍及浙东。后人为了感谢二人对台州文化和教育做出的重要贡献,在旧址的基础上修缮了二徐书院。当然,二徐书院也不是空有其表,而是一直作为学校投入使用。
光绪三十二年秋,清廷废科举,二徐书院义塾改为“二徐初等小学堂”。自义塾创办及改为小学堂以来,均以沿江滩涂每年租税作为各项用度开支,来此求学者均不收分文,故至今流传有“二徐小学,呒铜钿白读”之谣。
等到民国时期,校名由于学童人数众多和行政区调整等多方面原因进行了多次修改,包括了“二徐初级小学”“临海县西岐乡中心学校”“二徐乡中心小学”等。
解放后,该学校正式改名为“下百岩小学”,但是在1976年,校舍西迁,原厢楼、门房、围墙等均被拆卸随迁,祠宇近乎废弃。到了2003年,由于乡村学校撤并,这所历经百余年的书院义塾与学校至此停办,成为了下百岩村村民心中的回忆。
随着二徐文化愈发得到各界重视,2019年9月,二徐书院一期修复工程得以实施,这所历史悠久的书院面貌焕然一新。
从书院的台门进入,园里的第一栋建筑就是二徐先生祠,为二层五开间,门口两侧各立着一块碑文,不过左侧这块仍在篆刻中,尚未完成。
祠堂一楼的展板详细介绍了二徐先生的生平,房间正中的房梁上还留着富有时代特色的大字:读毛主席书,听毛主席话。二楼是仿古的学堂,经常会举办集文化科普、实景教学、互动体验于一体的研学活动。
徐中行、徐庭筠父子,都是安定学派重要人物。首先是徐中行,年轻读书时孜孜好学,曾去首都向大学问家胡瑗学习,被大文豪司马光一眼认定“不为国器,必为儒宗”。
徐中行为人孝顺,父亲过世后,他亲自在墓边建屋守墓,用亲自耕种收获的食物供养母亲,任劳任怨。更为难得的是,他推己及人,十余次出资帮助贫困的朋友安葬逝去的亲友。
史书把徐中行归于“隐逸”一类,原因是他多次拒绝举荐,不入仕途,而把精力花在教育州邑子弟上。他将毕生所知,小到洒水扫地、应酬对答,大到治国平天下,都倾囊相授,毫无掩藏。他的教授深受学生欢迎,对台州一代士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人们称他为“八行先生”,意思是他有“孝、悌、睦、姻、任、恤、中、和”等八种美好的品行。
徐中行有庭槐、庭兰、庭筠三个儿子,都非常有仁者风范,尤以小儿子徐庭筠最为突出。他年少真诚耿直,当时奸臣秦桧当道,朝廷上下一派阿谀奉承之态。有一年徐庭筠参加科考,作文题目是“中兴”,徐庭筠有感而发,不禁叹道:“现在是歌颂的时候吗?”于是在考卷上洋洋洒洒写下无法歌颂中兴的五大理由,从此无缘仕途。
徐庭筠主张“君子为善,欲无愧于心”,《宋史》赞许他“居无惰容,喜无戏言,不事缘饰,不苟臧否”。
无缘仕途的徐庭筠隐居避世,传承父亲身教重于言教的理念,在黄岩五六十年,以教育儿童为业,人称“温节先生”,浙东永嘉学派大家叶适、永康学派创始人陈亮都是他的学生。并与其父徐中行被共同列为台州儒学开山鼻祖。
二徐先生祠的左侧还有一栋较新的建筑,叫孔文楼,一楼有两间文化展览室,详细介绍了下百岩村的历史和风土人情。
下百岩村由麻车、平桥、楼下和外新屋等四个自然村组成,有麻车路廊、福海寺、永思庵、斗宫、雀儿楼等多处历史古迹,历史文化深厚悠久。
2003年,民工在麻车自然村挖铁塔基础时发现了三国吴中晚期大墓。临海市文物主管部门相关专家现场勘考,此墓当建于三国吴中晚期,即赤乌元年至天纪四年之间,距今已逾1700年,是台州迄今发现的保存最完整、葬品最丰富的古墓,对了解和研究台州当时的经济和社会发展都具有很高的文物价值与研究价值。该墓共出土青釉瓷器、青铜器、铁器等文物共十余件,汉五铢钱300多枚。出土的青瓷器,色泽晶莹滋润,为同时代青瓷器中的上品。目前这些出土随葬品,现均收藏于临海市博物馆中。
离开书院步行近百米,可以看到狮岩山北麓有一处古墓,沿着陡峭的石阶,“二徐之墓”便在眼前。据了解,南宋年间大理学家朱熹更是慕名前来台州,闻知二徐已死,拜倒在“二徐”墓下,并作诗《谒二徐先生墓》:“道学传千古,东瓯说二徐。门清一壶水,家富五车书。但喜青毡在,何忧白屋居。我怀人已远,挥泪表丘墟。”朱熹在墓侧立一碑,大书“有宋高士二徐先生之墓”数字,并将该诗刻下。
除此之外,二徐文化展示馆旁边还有一座亭子,名为“菉猗亭”,徐中行常在此处聚生徒讲学。
>>>小贴士
二徐先生文化展示馆位于临海沿江镇下百岩村,全年免费开放。
编辑:杨梦倩
审核:王琛琪
监制:姚华
总监制:陈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