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和合文化”融入执法管理实践、全域创建“和合街区”……台州围绕人民群众幸福感,不断地进行探索和实践,这种由政府、社区、居民共建共管共治的街区治理新格局也在日益完善。
“和合街区”本质上是一种基层治理的创新实践。自2021年起,台州市综合行政执法局推进综合行政执法改革,创新网格化管理办法,加快数字化改革赋能,“和合街区”应运而生。
近日,位于椒江区和佳韵街区的一排水户,收到了免费邮寄到的《城镇污水排入排水管网许可证》。该店主感叹:“自从开始创建和合街区,我们这一带的行政服务更便捷了,从填表申报到办好证,自己都没怎么操心,工作人员全给我办好了。”
自和合街区创建工作开展以来,椒江区综合行政执法局主动上门提供“零次跑”服务,实行责任街长“一肩挑”。在各街区建立商户微信服务群,运用“互联网+服务”模式,由商户在群内“下单”,街长跟进落实。同时,开展行政服务项目代办,街长助力群众办事网上申报,针对无法现场申领证件的商户,街长提供送证上门服务。
与民共享,为和合街区“添亮色”。临海市景苑街区位于牛头山风景区内,云水街区毗邻灵湖,两个街区立足于自身特色,打响“街合民乐、景美人和”的金字招牌。景苑街区在牛头山寻踪“和合”,依托牛头山水库、农家乐以及民宿,打造风景优美、邻里共处的和谐街区;云水街区帮助店铺设置合格的排烟与排水系统,将生态理念融入街区创建,实现便民、环保两不误,创建和谐自然的绿色街区。
与民交心,替和合街区“解民忧”。路桥区和三门县充分发挥街长驿站“一站式”功能效用,设置街长接待日、街长恳谈会、民主协商等多种形式,面对面解决群众关心关注的热点问题,有效提升街面治理精度。同时,主动走访市场监管、应急保障、交通管理等职能部门及属地街道社区,就“和合街区”共创共建、联管联治达成共识。
与民协商,做和合街区“合伙人”。黄岩区和玉环市分别提出“请你来协商”民主协商制度、协商民主的自治街区两大概念,打造共建共治的民主氛围。玉环结合城市管理内容,探索建立街区商铺“公示管理办法自律公约”;建立“社区+志愿者”模式,发动街区群众组建志愿者队伍。同时,根据街区商户守法和参加活动情况开展“最美商户”评比并定期发布“红黑榜”,评出“最美商户”。
将和合元素融入城市管理的“细枝末节”,解决群众的“急难愁盼”,以群众需求为中心,提供优质的公共服务,促进人与人、人与社会关系的和谐,正是和合文化中追求“和而不同”的鲜活缩影。
截至目前,全市范围内已累计创成92个示范“和合街区”,各县(市、区)也都形成了独特的和合街区模式,创建效果可圈可点。
温岭市以“优化营商环境、助力共同富裕”为主题,打造“摊助富”共同富裕样板街区;天台县探索“乡贤+社会治理”模式,在街长驿站内打造乡贤馆,并将其作为群众议事新阵地;仙居县将夜市经济与和合文化相结合,共设置摊位213个,日均接待量可达1万人次,成为该县区域内最大的精品和合夜市;台州湾新区针对老旧小区公共环境破旧、便民生活服务设施缺乏等问题,全面升级改造,提升群众幸福感……
如今,台州市创建“和合街区”项目已入选省“浙里城事共治应用”数字化应用场景建设和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工作项目化管理清单,纳入“一本账”管理,在全省范围内推广;依托和合街区创建而形成的“摊助富”应用,是浙江省唯一纳入“浙里城事共治应用”的流动摊贩管理场景,获得浙江省发改委数字社会第二批最佳应用。
住在和的城市,怀揣合的祈盼,“和合精神”贯穿和谐社会建设全过程。“和合街区”的创建,不仅彰显着城市治理的智慧与担当,也是处处和合、美美与共社会生态构建的生动体现。
编辑:单露娟
审核:陈洪晨
监制:张莉贝
推荐专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