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着记者去“医”线丨“膈疝宝宝”在市妇儿医院成功闯关
望潮客户端记者颜敏丹/文 李洲洋/摄、视频
2023-09-01 22:21阅读


宝妈罗女士说,宝宝出生前后心情像“过山车”,“多亏了市妇女儿童医院医护团队的救治。”


罗女士怀了双胞胎宝宝,产检时发现其中一个患有膈疝,膈肌缺损严重,本该在腹腔的胃、部分肠管、部分肝脏疝入胸腔,肺、心脏受到挤压。宝宝出生后,台州市妇女儿童医院(温州医科大学附属台州妇女儿童医院)多学科团队为其实施了高难度的膈疝修复手术。


01
膈疝宝宝早产出生


罗女士今年36岁,得知怀上了双胞胎宝宝,非常开心。但在孕18周+2天B超检查时,好心情被打破。当天,医生告知其中一个胎儿存在膈疝,胃和部分小肠疝入了左侧胸腔。第二天,她做了羊水穿刺。



羊水穿刺结果出来后,排除了染色体异常。这时,罗女士和丈夫都有一个共同的信念,竭尽全力要保住这个膈疝宝宝。


6月29日,罗女士孕35周+5天因先兆临产入院。当天23时,该院产科主任医师屠文骆和团队人员为其进行了急诊剖宫产。


在膈疝宝宝即将出生时,10多位产科、新生儿科等医护人员准备就绪,都为这个脆弱的小生命严阵以待。


宝宝出生了,女孩,2.09千克,脸色一直发紫,无法自主呼吸,新生儿科医护团队紧急救治,进行了气管插管。宝宝闯过了出生的第一关。


先天性膈疝,是一种常见的先天性疾病。对大多数患儿而言,膈疝修复手术是唯一治疗方法,高危患者手术风险较高,但刚出生的宝宝生命体征稳定与否,关系着是否有机会接受手术。


02
高精度手术创造新生


7月2日18时左右,由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儿童心胸外科主任赵琦峰、该院儿童外科主任孙亨秋及麻醉科主任袁开明等组成的多科学团队,为膈疝宝宝实施了手术。


开腹后,情况比预想的还要差,膈疝宝宝的膈肌缺损太厉害了。腹腔中仅见肝脏,胃、小肠、部分结肠、部分肝脏及部分脾脏均疝入胸腔,依次将腹腔脏器归位后,见左侧膈肌缺损。正常宝宝的膈肌差不多巴掌大,但是这个膈疝宝宝的膈肌只有芽儿,仅前缘部尚存少许膈肌组织。该院手术室护士长马相爱说,她在手术室工作了近20年,这么大的膈疝是第一次见到。



这个手术,对于主刀过无数次大手术的重量级主任医生来说,依然是一场性命攸关的巨大挑战。


医生们带着这个2.09千克的宝宝,在跟死神赛跑。


医生要用生物补片,人为地为宝宝做一个膈肌。这片小小的生物补片,被剪出专属于膈肌的形状,替代自身组织植入。



补片怎么植入、怎么固定缝合,全凭医生临床经验。再加上宝宝是早产儿,在这么一个小小的身体内进行手术,难度可想而知。


幸运地是,经医生2个半小时高精度手术,膈疝宝宝创造了新生。


03
术后管理到位宝宝顺利出院


手术成功后,膈疝宝宝又要闯术后这一关。


台州市妇女儿童医院新生儿科主任陈鲜威说,宝宝肺、膈肌发育不好,对呼吸影响很大,需要呼吸支持,此外手术创伤要恢复,增加了术后管理难度。



“一方面宝宝先天肺发育不足,呼吸恢复很慢,呼吸用力程度很差,平静时呼吸稳定,烦躁时就不行,我们护理时尽量做到让她安静,不哭;另一方面,她的胃原先在胸腔,现回到腹腔中后,胃肠功能受到了一定影响,由于没有自身膈肌的约束,吃进去的东西容易吐,造成营养不良,这给喂养增加了难度。”陈鲜威说。


住院期间,宝宝的肺在慢慢发育,有创呼吸机戴了一周,无创呼吸机戴了20多天后,可以自主呼吸。经医护团队的精心照料,宝宝各项指标一天天往好的方向发展。


8月1日,宝宝的纠正胎龄是40周+3天,体重2.67千克,2小时喂养1次饮奶量40毫升。8月15日,体重有3.12千克,2小时喂养1次饮奶量48毫升。这天,宝宝出院了,在医院住了47天后,被父母接回家喂养。


“我家宝宝重获新生,医院各科室的医护团队付了很多。我很感动。”为了表达谢意,前几天,罗女士特意为台州市妇女儿童医院送去了一面锦旗。


编辑:颜敏丹

审核:章浩

监制:蒋虎雄

我说两句…
26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