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冶致远
榜样引航
台州浙江大学校友会优秀校友专题
讲好校友故事,展示校友风采
树立浙大榜样,传递浙大力量
第二期
上海清鹤科技董事长
叶德建
(视频时长:3分15秒)
28岁时任复旦大学副教授、宽带网络与互动多媒体实验室主任,现任上海清鹤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的叶德建,如何实现从科研领军人到优秀企业家的成功转型?
追梦少年人
叶德建,1976年生,椒江章安人。初见,剑眉英挺、风骨傲然,这位企业家不一样。
“我们外婆是民国时浙江师范学校毕业的,外婆的弟弟是上世纪50年代的北大毕业生。后虽生活贫苦,但长辈们仍倡导读书。”叶德建回忆幼时家住牛棚,屋外下雨,在屋内戴斗笠吃饭。
30年前,叶德建因数理化竞赛成绩优异,被保送至浙江大学混合班(现竺可桢学院)就读。
入学时,叶德建选择计算机专业。从小县城走出,面对眼前全英的教材和全英授课的讲师,叶德建犯了难。“教本里都是专业的词汇,这一年,我这本牛津英汉词典算是翻透了。”
鸡鸣而起,将勤补拙,潜心修学。叶德建在专业内出类拔萃。
当时,中科院原院长路甬祥院士任浙大校长,常到班勉励学生,“长期的科研是整合资源、持续创新,其中需要的是学科交叉。”
叶德建深受启发,“不能只盯着一门专业,要拓展,要走出一条和而不同的路。”
大二期末,叶德建转入电机工程学系。后考取哈尔滨工业大学研究生,并进入清华大学继续深造。
在清华科研期间,叶德建将浙大本科学习的计算机与自动控制的双门学科融合,研究流媒体技术和视频边缘计算,解决了此前清华尚无人做的计算机网络控制问题,创新出新的研究方向。
2003年,叶德建获清华大学优秀博士论文一等奖和优秀博士毕业生荣誉,为同届唯一。
“清鹤”翩然起至黄埔江畔
二十一世纪初,金庸武侠小说影响了当时一代年轻人,叶德建也不列外。听闻时任浙大文学院院长的金庸先生要在校内开报告,叶德建与同学立马从北京回到母校。
课后,一行人向先生提问,“吾辈青年何以万里蹀躞,上下求索。”先生赠言,“清鹤鸣,天下平”。“清鹤”二字,深留在叶德建心中。
“当年想你留在清华,怎么跑到上海了?你很适合做学术,怎么又去创业了?”叶德建清华师兄、中科院院士管晓宏表示不解。
叶德建在清华时,是吴秋峰先生的关门弟子。博士毕业后,叶德建作为特聘人才,进入复旦大学软件学院任教,担任流媒体实验室负责人。后赴美国麻省大学就读博士后,是首批中国—卡内基梅隆大学赫伯特·西蒙访问学者。
2005年,29岁的叶德建承接了复旦大学软件学院首个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多并发网络视频系统的缓冲控制和速率控制;同年,担任上海市IPTV互动电视闸北区示范项目的技术总指挥,设计出整套电信网络传输的原型系统,获上海市科技进步二等奖。赴美交流期间,团队内相关研究生陆续至到谷歌硅谷总部和微软西雅图总部工作,与叶德建同寝室的浙大混合班同学,也全留在了美国。
但是,叶德建心中坚持,自己未来必定回归祖国。
美国通过科技与产业相结合,从规模化制造业到商业模式创新,实现由大到强的跨越。叶德建意识到,“我们国家的建设也需要核心技术和硬科技。”
2012年,叶德建决定挂冠从商,再忆起金庸先生当年所赐的“清鹤”二字,成立了上海清鹤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求是、创新”,走出一条大路
浙江大学“求是、创新”的校训一直根植在叶德建心中,也是创业过程中一直遵循的“真理”,助力其逐步建立起强大的科技帝国。
“求是”
追求、真谛、规律
基础研究是整个科学体系的源头,是所有技术问题的总机关。“修炼核心最为重要,清鹤的定位就是做基础核心技术。”
清鹤是一家专业从事网络多媒体、嵌入式软件及云计算大数据的高新技术产业化公司。以“视讯融合”作为市场切入口,基于人工智能算法和拥有自主专利的视频基础组件,为各个行业提供视讯场景化、信息化应用服务。
如今,清鹤在上海、北京、苏州、美国硅谷分别设立了四个研发基地。年初北交所公告的发行方案与招股书显示,清鹤已初步形成智能视频、人工智能系统和边缘计算中心三大业务板块。
“我们涉及的行业包括医疗、文旅、司法、军事等。”叶德建介绍道。
“创新”
探索、立异、革新
近日,国家知识产权局公示第二十四届中国专利奖评审结果,由清鹤牵头的“一种视频融合系统及方法”发明专利,荣获第二十四届中国专利优秀奖。
该专利把分散独立的视频应用系统通过核心技术打通和融合起来,解决了行业高延时、高成本、低效率、低智能和产品扩展性差等关键技术问题,创新性的将边缘计算中心系统作为各行业场景下企业级视频应用需求的解决方案,实现了提高行业智能化水平的算法突破。
叶德建表示,与行业传统解决方案相比,该专利技术在视频处理速度、处理能力方面提升了三到十倍,成本降低50%以上。
目前,清鹤研发的项目获十余项国家发明专利、百余项国家软件著作权,实现了视频基础组件全覆盖和视频应用场景软件著作权全覆盖。
近年来,清鹤还积极探索“一带一路”和“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带来的贸易机会,拓展海外业务,创造新的增长点。
通过为有海外项目的国有企业供货,建立海外客户群。清鹤产品远销中东、南亚和欧洲,并在“一带一路”涉及的20多个国家和地区得到成功实施。
埃塞俄比亚五星酒店的智能客房系统、柬埔寨金边医院的智能患者管理系统、伊拉克米桑油田建设的智能视讯屏幕显示终端……“我们海外项目的规模和数量都在成倍增长,过去五年内首次实现了收入的十倍增长。目前,我们的海外投资已经超过5000万元人民币,超90%以上的海外项目正在运行。”
今年,清鹤计划在东南亚建立新的子公司,以进一步挖掘RCEP带来的贸易机会。
“我们的目标是在未来3-5年内实现收入的第二个10倍增长。”叶德建说。
“心之归处是吾乡”
2017年,清鹤成立台州分公司。
2021年,清鹤全面启动上海张江—台州滨江双总部一体化战略。清鹤在台州滨江的总部大楼正破土而出,预计今年11月底结顶。
台州滨江总部大楼效果图
台州滨江总部大楼的建成,将打造成为清鹤在台州的营销中心、中后台服务中心、业务运维中心。作为台州滨江总部集聚区的重要组成部分,这栋22层的商业文化综合办公大楼,将为相关科技孵化企业提供优质的办公空间。
叶德建持续扩大产业版图至台州,不仅是回归家乡的情怀,更是对清鹤未来发展的重大布局。
前期,叶德建至武汉、长沙、西安等地做过考察,因为其先天科创要素和城市能级“比上不足,比下微余”,并不十分满意。
目光重回台州
“五小时黄金区”是叶德建选择台州作为产业储备工厂的重要原因之一。
“台州目前的营商环境在浙江至全国都是屈指可数的。同时,上海、台州之间通勤距离适中,既不会造成前期资源重合,又可以发挥台州产业运营、服务、人力成本等长处,相比杭州、宁波更具有竞争力。”
近两年,清鹤与台州政企合作的一系列项目“落地生花”。“旅游调庭”文旅治理创新应用、社会治理风险研判分析场景应用——“好享家”物业纠纷化解“一件事”……这些带有台州辨识度的数字化改革成果,向全国提供优秀示范案例。
叶德建还将管晓宏院士及其拥有自主产权的赛博一号芯片项目引入台州,向京沪等地高端人才资源牵线搭桥,并配合政府为院士项目提供产业配套服务,助力知识产权和科技成果转化。
同时,清鹤从上海总部抽调一批骨干人才,对接台州;启动百人招聘计划等人才堤坝培养计划,为家乡培、用、留住更多科技人才。“我们欢迎台州籍在外的高校人才回到台州,为他们提供一个回到家乡工作的机会。”
上海是高强精科研、人才腹地,作为研发中心;台州作为长三角地区产业转移的重要集聚地和上海资源外溢的重要承接地,成为清鹤大规模生产销售的产业化核心。
双核心融合,实现“两腿并行”
接下来,在打造沪台产业圈的基础上,叶德建将持续发挥台州对西部的辐射力,拟将现有重庆、西安、成都和乌鲁木齐团队进行整合,新目的地锁定新疆阿拉尔市。
“科研与产业的融和,科研成果是解决产业问题的基础。当企业跨越快速发展期、实现稳健运行时,我也终将回归学术。”叶德健想起年少时,对科研的偏执和今日对学生时代的念想。
“最要感谢的是母校浙江大学。”如今,叶德建仍会时不时回杭州看看,浙大玉泉校区的大屋顶、和平鸽、垂花门、宝相花、蔓草、老和山……“在这里的种种,在我心中构成了组合优化算法中经典的‘一笔画’,它们带我从这里出发,以最短的路程,经过所有节点,再次回归起点。是无法用言语表达的怀念。”
策划:台州浙江大学校友会
视频:星辰大海工作室
编辑:徐家辉
责编:罗声
监制:蒋金轩

推荐专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