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和合文化还能用来创作音乐?
当然可以。5月30日晚,国家艺术基金2023年资助项目《盛世和合》作品展演,在台州学院艺术与设计学院音乐厅举办。
该套曲由《和合春秋》《向淡处幽》《清影仙踪》等11个作品组成。传统国乐之美,与和合文化交融,化作歌声与琴声,在音乐厅里缓缓流淌,令现场观众“沉醉不知归路”。
这么好听的音乐,是怎么创作出来的?
7月4日,在上海音乐学院歌剧院管弦乐排演厅举行的和合文化百场讲坛上,著名作曲家、上海音乐学院作曲指挥系教授徐坚强,在谈及《盛世和合》的创作经历时,感慨万千。
“2020年7月,台州学院艺术与设计学院副院长叶高峰找到我,委约我创作一部关于和合文化的大型合唱组曲。”徐坚强回忆,“我当时就答应了,便去天台采风,在国清寺、和合文化人间园等地,寻找创作灵感。”
回到上海,几乎是一气呵成,徐坚强将《盛世和合》的曲子谱了出来。在旋律创作上,他用了一些佛教和道教的五声化级进的音乐元素,看似平淡,却蕴含了和合文化中淡然、宁静的意境,与中国传统音乐“大音希声”的哲理。
当序曲开始时,钢琴的左手在低音区奏出的旋律,是模拟中国古琴;钢琴右手在高音区,奏出的音响模拟了中国编钟。这两种乐器,都是中国最有特色的传统乐器。
“我试图一开始,就把听众带入古老而神圣的中国音乐语境中去。这一切的创作和技法,都是尽可能地加强与‘和合文化’的契合度。”徐坚强说。
二
说起来,和合与音乐,本就密不可分。
西汉的《乐记》中写到:“乐者,天地之和也。”荀子也曾说,“宗庙之中,君臣上下同听之,则莫不和敬;闺门之内,父子兄弟同听之,则莫不和亲;乡里族长之中,长少同听之,则莫不和顺。”
人们共同听音乐,可以令人与人之间和合相处。而音乐的形式,是审定一个主音来确定其他和音,配合各种乐器来演奏,也是依照和谐的原理而形成的。可以说,和合是中国传统音乐的本源。
近代以来,来自世界各国的音乐不断传入中国。洋与土、中与西、传统与潮流,不同的音乐理念在这片土地上相互碰撞。
有识之士,便以和合文化观念以待之。1927年,蔡元培先生创办了上海国立音乐院,这是中国第一所独立建制的国立高等音乐学府,即上海音乐学院的前身。该校的《学则》中提出:“养成音乐专门人才,一方输入世界音乐,一方从事整理国乐,期趋向于大同,而培植国民美与和的神志及其艺术。”
让世界音乐与国乐趋于大同、让国民的思想与艺术美与和,这是96年前蔡元培先生的愿景。上海音乐学院也一直遵循着文明互鉴、和谐共融、美美与共的办学宗旨与使命。而今,上音与中华和合文化发源地的台州携手,共同谱就一曲《盛世和合》,似乎是对建院先贤的一种美好回应。
“台州是和合圣地,在这里,音乐艺术之美,必将与山海之城同频,与诗意之地共振,与天地之和相融。”上海音乐学院党委副书记、研究员曹荣瑞说。
三
今天我们处在一个快速而多变的时代,在这样的时代,个体怎么去寻求心灵的宁静?人与人之间怎样能达到和谐?世界如何能走向和平?
“和合文化,就是一贴良药。”台州学院副院长王正说,和合之精髓,在于性情之和合,对个人而言,做喜欢做的事情,做应该做的事情,仁智双修,如此达到内心的宁静;同时,要融入时代,为社会做贡献,以“道德之善”加“艺术之美”的方式,把我们的价值实现出来;最后,我们要用自身的美好,去激发社会的美好,让世界走向大同。
而音乐,正是传播和合文化的极好方式。对当代的音乐工作者而言,以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传播和合文化,也是时代赋予他们的职责。
如今,上海音乐学院与台州市有了更多“携手”的机会。曹荣瑞表示,上海音乐学院将与台州市合作,创作演出“唐诗之路”等台州题材的原创精品,用音乐艺术讲好天台山文化故事。在台州举办的一年一度“和合文化国际论坛”上,上海音乐学院也将策划、创演原创作品音乐会。
同时,上海音乐学院也将在台州策划组织“春夏秋冬”系列音乐会,打造“永不落幕”的文化舞台,助力台州百姓的精神共富。尤其是“上海音乐学院国际爵士乐节”,将于第八届起落地台州。
“让和合文化插上音乐翅膀,在诗路之地根植美育精神,这是我们校地双方的共同愿景。”曹荣瑞说。
编辑:彭 洁
审核:陈 婧
监制:包建永
总监制:林学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