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潮
台州市委市政府唯一官方新闻客户端
在临海巾子山麓,曾有一座著名书院,名为崇正书院。它由明侍郎金贲亨创办,后改为文昌祠,祠内植双桂甚茂。清晚期因太平天国运动毁于战火。
巾山北麓,金贲亨曾在此创建崇正书院 杨辉 摄
“一所先生”
金贲亨(1483—1564),字汝白,临海人,明代理学家、教育家、思想家。
少时,他与同乡秦武、赵渊、徐商等人师从同城学者蔡潮,后从学于海宁“云村老人”许相卿。他从小立志为学,以北宋思想家、教育家、理学创始人之一张载的名言“一时放下,则一时德性有懈”和“正心之始,当以己心为严师”自励。
在这位名士身上,我们看到了台州人的硬气。
正德二年(1507),金贲亨中举,入南京国子监。正德九年(1514),他与仙居应大猷同登进士。
金贲亨出任扬州教授时,有位曾经担任过尚书的高姓官员,向来品行不端,他死后,其子要求入祀乡贤祠。金贲亨的上司献媚,特意将乡贤祠修缮一新。但到落成时,金贲亨刻了名儒、忠臣、孝子三个神龛,并列出入龛的标准,尤其突出入龛者的生平功绩,要求非常严格,最终“高尚书”无法入祀。
此后,扬州“上下严惮”金贲亨,不敢在他面前为非作歹。礼部使臣交相上奏,推荐他担任以纠弹百官、清正吏治为责任的御史一职。但他念及双亲年老,不想远行,只得“称疾不往”。
扬州任满后,金贲亨任南京刑部主事,嘉靖初转员外郎、郎中。此后,他历任江西按察佥事、贵州提学佥事,福建、江西提学副使等职。
金贲亨还是一名理学家,他为自己静修之所取名“一所”,出自理学鼻祖周敦颐的《通书》中“一为要”之义,因此人称“一所先生”。
他晚年好易,其名字就取自《周易》:“贲,亨,小利有攸往。”
嘉靖四十三年(1564),金贲亨卒于家中,享年81岁,葬括苍长潭凤凰山。
金贲亨墓
重视文教
金贲亨“颐性洗心,学宗孔孟”,著有《台学源流》《学书记》《学易记》《学庸议》《道南录》《象山白沙要语》《主一辨》《一所文集》等。其中,《台学源流》《道南录》收入《四库全书》。
他“德性渊凝,襟怀冲淡”,经过多年努力,超然有得。
因此,金贲亨主动要求担任教职,以实现他的学术理想。
在贵州任提学佥事时,因那里地处偏远,他便推行儒学,着重普及教化。
在福建任提学副使时,他以兴学育才为首务,视学生如子弟,言传身教,并选出优异者聚在养正书院讨论学问。同时,他重建倾圮无存的道南书院,崇祀福建史上著名的理学家杨时、程颢、罗从彦、李侗、朱熹五位先生,又撰写书院碑记,阐述他们的学术思想和贡献。
他离任时,闽中士人无不唏嘘流涕,乃至四次到京城请朝廷让他连任,但朝廷未予批准。他走后,当地人建生祠纪念他。
在江西任按察佥事时,他选拔有志行的人士数十人聚集白鹿洞书院,亲自为他们讲授理学。
金贲亨辞官回到台州后,更专注于“奉亲力学”。他屏绝外慕,一意涵养,得之于心,而身体力行,修为渐入佳境。晚年,他在临海创建了崇正书院,弘扬心性之学,吸引了太平(今温岭)林贵兆、王光,临海王定庵,金华倪寿等理学之士前来拜师求学。
作为理学家,金贲亨天性孝友自然,注重名节,也非常推崇重视名节的官员、士人。他在编撰《临海县志》时,坚持“凡功业才华以人品为重”。
他认为“政非学弗协于道,学非静弗底于成”,十分赞赏学仕兼优的官员。如台州各地缙绅为多施惠政的知府周志伟作《东湖别意图》,他欣然作序记之;黄岩县令高材有惠政,百姓建百里瞻依祠祀之,金贲亨又不吝作记称赏;他与重视教育的临海知县胡叔廉交好,互有诗赠,并为其撰写《临海儒学迁复记》;他还十分称赏“廉平公正”的良吏仙居知县谢德聪等。
史料记载,金贲亨故居临海县学前街,即今永安路、大龙须巷和小龙须巷附近
开创“台学”
金贲亨的代表作《台学源流》,开创了“台学”研究的先河。
金贲亨总结台州学术史,首先提出“台学”这一历史性的概念,并编纂成“台学”真正意义上的开山之作《台学源流》一书。
该书是台州地方性学案体史籍的滥觞,叙述了台州先儒的生平,形成了比较完整的台学源流观,对后世研究“台学”影响深远,也助推了明代地域性理学概念的彰扬。
此书的编纂,用金贲亨自己的话说,是“用见山海之区,迭沾大贤之化,为邦人幸;用见我台之多贤,俾后之人有所观法,而因流溯源,以不迷于其趋,且以成先正之志,修后死之责”,即传播“台学”价值,突显“台学”精神,宣扬“台学”英才,为后人提供学习楷模,发挥正本清源、承前启后的作用。
该书启发并影响了清代黄岩鸿儒王棻的《台学统》,清代太平(今温岭)学者吴观周的《续台学源流》、林丙恭的《台学源流补》等书。
故金贲亨编纂的《台学源流》,称得上是“台学”发展的里程碑式著作。
金贲亨还将普贤寺改为十贤祠,祠祀徐中行父子、石墪(原字为山字底)、赵师渊、潘时举、杜晔、杜知仁、杜范、车若水、黄超然几位台州文化先贤,进一步弘扬了“台学”。
基于金贲亨在台州文化史上的贡献,台州百姓在临海北固山修建了崇正祠纪念他。
参考文献:《临海县志》,《台学研究》发刊序/胡正武
见微知著
临海市博物馆原馆长、文史专家 徐三见
金贲亨所建之崇正书院,文献所载,仅知其在巾山北麓,当日规模,已难详悉。贲亨世居临海城内,故居大体在古城永安路一带,崇正书院与之相距不过一二里之程。金贲亨,字汝白,他的四世祖名福德,幼年丧父,其母转嫁高姓,福德也就从而姓高。故而至贲亨这一代也仍随着姓高。他于正德九年(1514)考取进士,当时的进士题名碑即称“高贲亨”,时人也多称之为“高汝白”。直到晚年致仕以后,他才专门上疏朝廷,恢复了金姓。
贲亨入仕之后,历任扬州教授、贵州提学佥事、福建与江西提学副使等职,居官大体以教育为主。
晚年休致归里,虽年逾五十,但他依然“奉亲力学”,不稍中辍,并出资建崇正书院以教授乡里子弟,“年过八十,犹正襟危坐”,勉子姓以知学。后辈有所请教,无不谆谆善诱,生平造就良多。贲亨为人,一遵于礼,严于律己,“言动有纪,细过必录,以心为师,以勇自克”。他所生四子,三子皆高中进士。金氏一族,莫此为盛。为纪念其功德,御史谢廷杰于隆庆六年(1572)特疏奏朝廷,于北固山麓建崇正祠以祀之。并入祀台州乡贤祠。
往期链接
编辑:吴世渊
审核:诸葛晨晨
监制:于鹏
总监制:陈永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