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潮
台州市委市政府唯一官方新闻客户端
写作与生活对写作者意味着什么?这是每个作家必须面对的课题。也是隐藏在作品背后,读者最好奇的话题。
5月18日,作家余华、评论家潘凯雄与三位90后青年作家丁颜、周婉京、三三作客黄岩,分享“我的生活在我的写作中”,与读者现场聊聊作家眼中的生活和写作。
其实,关于生活与写作的探讨,在两天前的《收获》创刊六十五周年庆典上,余华就在与莫言的对谈中就给出了自己的观点:文学无法高于现实,因为现实远远比文学宽广丰富,文学只能摘取现实的一小部分而已。
今天,在与3位青年作家的对谈中,余华表示:“阅读和写作是一样的,你一开始读的时候是句子,然后是人物,最后才是故事。好的文学作品,故事都是几句话就能讲清楚的。真正打动读者的恰恰是生活中似曾相识的细节、语言和人物。如果只看故事,很容易就出神了,而当你沉迷于作品的细节时,你就再也不会出来了。”
在评论小说《烟雾镇》时,余华就赞赏了丁颜在作品中自然流露的写作技巧。他说:“她所呈现的是一种真实的生活,这种感觉非常好。因为生活是不需要打扮、化妆的。好的作品不需要开‘美颜’。”
余华还表示,现在的青年作家开启了一种新的写作方式,90后作家已经是一个庞大的群体,正向我们走来,但到底能走多远,还需要交给时间。
评论家是作品的一面镜子。
近年来,潘凯雄的“第三只眼看文学”专栏不仅紧贴作品本身,也默默关注着作品折射出的生活气息及背后的社会变化他的文学评论集《直言》近日由上海文艺出版社出版,对当代62位著名作家、63部文学作品进行了评述。
潘凯雄则尤其关注到了青年作家写作中传递出的自信,他说:“我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做编辑,经手的作品不可谓不多。但我发现当今青年作家在创作过程中的自信程度是最高的,无论写幸福还是苦难,写中国人还是外国人,他们的表达都是从容不迫的,这显然与他们成长、生活的环节是分不开的。”
分享会中,丁颜、周婉京、三三也各自分享了自己写作与生活的故事。
“和自己和解。”这是当下不少年轻人的一种生活状态,这也是丁颜写作的历程。
一开始,丁颜抱着每句话写成“金句”的心态创作,进展十分艰难,直到她读了余华的《活着》才明白——不要用晦涩的词语去表达一个简单的道理,好好说话,好好去表达,就是最好的创作。
周婉京以年轻人的生活举例,她说,就能每天要起床吃饭一样,对写作者来说,遇到瓶颈就是日常生活。当写道某个状态,你既不能往前也不能往后,就困在原地了。每当这时候,周婉京也需要翻翻其他作家的作品“续一口”,找找气息,就跟年轻人喝咖啡、喝奶茶是一个感觉。
她说:“对于青年作家来说,没有写作生涯的开始,永远都是开始,永远都在保持要出门的状态。”赢得了在场许多年轻人的共鸣。
郁达夫文学奖得主三三则现场分享了一个自身经历的小故事:“在我小时候,父亲去张家界旅游,给我带回一个精美蝴蝶标本相框,我曾经很珍视它。直到我去年翻出这个相框,发现它已经变成了一堆珠光宝气的灰尘。这种时间、空间的交错是最真实的,我在小说里寻找的就是这样的生活细节。”
“我生活在我的写作中”分享会是黄岩朵云·在路上系列活动之一,分享会结束后,三位青年作家还为现场读者举行了签售活动。
来源:潮新闻
编辑:邵思琪
审核:金虹跃
监制:王奔
总监制:葛昕
台州市委市政府唯一官方新闻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