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访台州书院文存⑥ | 皆山书院:玉环七进士,竹冈占其四
望潮客户端记者林立/文 徐古忆摄/视频 徐三见/特邀撰稿
2023-05-10 20:47阅读



玉环自古孤悬海外,交通不便。但就是在这样的孤岛上,不仅出了一位贤明的官员,这位官员还以一己之力,让后世乡人也有条件读书成才。

宋朝时,玉环有三人中进士。一是戴明,中淳熙二年(1175)詹骙榜进士;另二人为陈绍南与樊汝舟,俱登宝祐四年(1256)文天祥榜进士。

玉环皆山书院,就是戴明所创。


在山坳里大声读书


如今的玉环市,有了乐清湾跨海大桥,还通了沿海高速,附近县(市、区)的居民随时可以到这里看海。这种便捷,即使是生活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的玉环人都无法想象,更遑论封建王朝时代的玉环先民。

戴明,字见远,号晦斋,南宋时人。因为官刚正不阿,死后被追赠为户部尚书、太子少师,谥“忠肃”。

玉环在南宋时隶属于乐清县,戴明出生时,他的老家还叫“竹冈村”。竹冈村就是今天的玉环楚门镇东西村。要想进入东西村,得从S226省道开入支路,在乡道拐弯才能到达。

现如今,寻找东西村并不难,在南宋,竹冈村却基本处于与外界失联状态。

穷乡僻壤,却并没有让小戴明成为凶蛮的刁民。他从小才智过人,被父母寄予厚望,就读于多间私塾,拜过诸多老师。敏而好学的戴明,刻苦至极,在四十不惑之年,过关斩将,于南宋淳熙二年(1175)得中进士。

玉环的海风,将戴明雕琢得刚毅坚韧,竹冈的乡情,使他内心温厚纯良。

读好书,做好人,千难万险获得功名后的戴明,对待官场生涯一丝不苟。高中进士后的十四年间,戴明从翰林院检讨(掌修国史,类似于中央文史馆馆员)开始,一路凭才干人品,做到了户部侍郎的高位。

来自不知名小地方的戴明,面对大城市的同僚们,以“刚正不阿、不随流俗”的态度,处理着官场上的诸多事宜,最终因“不畏权贵”四个字,在仕途上停下了脚步。

这位户部侍郎决意辞官回乡,回乡不是为了闲赋,而是为了完成更有意义的事——教书育人。

在城邦县市开办书院,读书苗子多,文化底蕴厚,老师们可以收获非常好的生源,自然能取得卓著的声名。然而戴明忘不了偏远地区瘦弱清贫的学子们。他希望在故土展开教学,以文字为种子,以思想为甘露,抚育一个个学子,让他们茁壮成长,成为可以延续文脉的大人物。

回到竹冈村的戴明,创办了“皆山书院”,开玉环教化先风。

戴明知道,山坳里最好听的声音,除了风声,就是读书声。他希望自己的同乡后人,能够拥有窗明几净的教室,遇到爱才惜才的严师。

戴明要让山坳里回荡着爽朗的读书声!


后世人永不忘却


在东西村,人人都知道一句话:“玉环七进士,竹冈占其四。”

自戴明创办皆山书院之后,一直到清代,书院的教育工作都没有中止过。所谓的“七进士,占其四”,指南宋进士戴明,以及明朝时的三位进士陈参、陈钝、陈璋。清代时,竹冈还出了一个名人,是一员武将——清澎湖总兵戴宪宗。

获取功名,留名青史,是皆山书院学生们最高的荣誉。但与这些闪光的成果相比,每一个读书人终生珍藏的记忆,就是翻越山峦,穿过田野,走进学堂认真学习的日日夜夜。

皆山书院对读书人命运的改变,是极其巨大的。它不仅让竹冈村的孩子们走入了更广阔的天地,也福泽了附近乡村每一个渴望读书的孩子。

明朝时,有一对叔侄名叫彭俊、彭昭,是竹冈村附近彭宅村人士,他们倾慕皆山书院的大名,成为了这里的学生;家住沙门牛湾(今大岙里)的张甫紧随叔父张克用,日复一日,跨越山岭,先后走进了皆山书院。

这些读书人,因为在皆山书院的苦读,实践了“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的理想之路。

回乡后,恬淡似清风明月的戴明,并不寂寞,他获取了来自乡里老少的爱戴,同时也得到知交好友的支持。

南宋淳熙十六年(1189)二月中旬,一位宋代大儒不远千里,来到小小的竹冈村,拜访老友戴明。他就是时年五十八岁的程朱理学代表性人物、著名教育家、哲学家朱熹。戴明与朱熹的友情甚笃,两人在东西村的故事,被记录在《戴氏家谱》中。

皆山书院原址坐落在东西村的东山里内,岁月无情,如今连遗址都无迹可寻。现在东西村内的“皆山书院”,是重修后的仿古建筑,同时还挂着“戴明故居”的牌匾。

走入皆山书院,戴明的半身雕像立于正厅,气质儒雅,眼神刚毅。书院内分为晦斋书屋、文化讲堂、书画棋茶室和陈列展示室等功能空间。进入晦斋书屋,书架上书籍排列整齐,散发着幽幽墨香,“孝节忠信”四个大字在墙面上赫然醒目,苍劲有力。

如今的皆山书院,长期对外开放。除了作为村民借阅图书的阅览室,还不定时开展国学诵读、书画笔会等活动。

千百年之后,戴氏家族的新一代孩童们,仍然在书院里用阅读增长见识,听老师们讲解知识。

书院前有一池碧绿,名为“月湖”。坐在皆山书院门前廊檐下,看着精致的“月湖”,让人自然而然想到1189年的那个夜晚,戴明与朱熹二儒在此谈笑风生、惺惺相惜。

凉风吹到耳边,仿佛还能听到二人潇洒的笑声。

参考文献:《公元1189年夏历2月15日前后的戴明》/方贵川、《玉环人物志》


见微知著


download.jpeg

临海市博物馆原馆长、文史专家 徐三见


徐三见 


皆山书院是玉环历史上最有代表性的书院,当然也是最早的书院。有关皆山书院的规模、沿革等情形,文献记述实在太少了。

玉环建置于清雍正六年(1728),首任玉环同知张坦熊于雍正十年(1732)纂成《特开玉环志》,而后于光绪六年(1880)同知杜冠英重纂《玉环厅志》。在这两部志书中,我们所能觅得的仅以下不足20字的记述:“皆山书院,在竹冈东山,宋戴明读书处,今毁。”戴明,《玉环厅志》有传,但也不过一百来字。所幸《玉环厅志》录有与戴明志气相合的好友朱熹所撰之《竹冈戴氏宗谱序》一文,内有一段记录了二人交往与情谊的生动画面。姑为之转录,以见一斑:

兹竹冈晦斋戴先生讳明者,余忝气同道合,每咨商时政之暇,相与穷经释义,绸缪忘归。于戊申仲春之望,要予于官舍,卒以家谱示予曰:“先生为我序。”予曰:“以先生之道,穷则为孔孟,达则为伊周,且出身进士,官极人臣,君子进用,吾道将行,有所冀望于先生者大矣!矧先生戴礼之系,诗书源流,忠良作述,同时南塘子姓,啸歌唱和、金石交奏者,不知凡几;致君泽民,声施宇内者,又不知凡几。余昔守永宁时详之甚悉。先生闻望特隆,海内之士望风而下拜者又久之,然予夙忝见知,爰序孝、友、睦之道,弁诸简末,愿后世共守此三者之道焉可矣。”

文中热情称颂了戴明的立身大节、为人之道,也充满了对戴氏后人的殷切期望。此外,戴氏一脉能光大于僻岛,与皆山书院之有序传承,亦有莫大关系。



往期链接


台州书院巡礼丨做人讲气节,做事讲作为

上蔡书院:台州第一家官办书院

桐江书院八百年

历史上,朱熹到底有没有到过黄岩讲学

东屿书院:一市书声,浙东之冠


观澜书院:台州第一所乡间书院



编辑:彭洁

审核:陈婧

监制:于鹏

总监制:杨育杨


评论·7
网友007
来自浙江台州2023年5月12日
山坳里传来最好听的声音
网友_1002216
来自浙江台州2023年5月12日
我骄傲
网友_593682
来自浙江杭州2023年5月11日
文化大观
潮友_RZ7KS9
来自浙江台州2023年5月11日
每地都有先人学者开家乡教化先风,乃中华大地之幸焉😊
网友_311706
来自浙江杭州2023年5月11日
让后世乡人也有条件读书成才。
查看更多神评论
我说两句…
22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