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访台州书院文存⑤ | 观澜书院:台州第一所乡间书院
望潮客户端记者单露娟/文 徐古忆摄/视频 徐三见/特邀撰稿
2023-05-10 20:36阅读


image.png




金鳌山,位于椒江北岸。虽然海拔不高,但风景秀丽,是章安名胜,也是椒江文化的发祥地之一。



南宋,台州的文教事业十分发达,书院林立。淳熙年间(1174-1189),理学家、教育家石墪(原字为山字底,下同)创观澜书院于金鳌山,据《章安史话》记载,这是台州最早兴办在郡县治所之外的乡间书院。


关于观澜书院,现存可考的史料并不多。但是,通过创始人石墪的生平,以及他的交友状况,我们可以想象当年书院的盛景,并从中窥探些许理学在台州的传播情况。


台州大儒


石墪(1128-1182),字子重,号克斋,原籍新昌,其祖父石公孺,为避方腊之乱,举家迁居临海章安(今属台州椒江)。石公孺,字长孺,对《春秋》学颇有研究,参知政事谢克家(台州人)礼为国士。



出生于书香世家的石墪,聪颖好学。他从小跟随舅舅陈良翰读书,勤奋刻苦,立志有所作为。绍兴十五年(1145),十八岁的石墪高中进士,后出任郴州桂阳(今湖南桂阳县)主簿。


彼时,原参知政事李安简正谪居桂阳,年少有为的石墪很快得到了他的赏识,被赞为“平生所见人才,无有出石墪上者”。


石墪一生为官清正,在任期间为百姓做了不少实事。


他在泉州同安(今福建厦门)当县丞时,当地闹饥荒,县里请求州里免除岁租,知州不同意,石墪力争,终于成功。


改任武进(今属江苏)知县时,当地郡守想要挪用县里公款建私宅,石墪坚定拒绝,为此触怒郡守。乾道元年(1165),石墪自请免职。当地百姓不舍,数千人一起等候在郡守出行的路上,希望留下这个一心为民的好官。


在家待缺三年后,乾道四年(1168),石墪调任南剑州尤溪(今属福建省尤溪县)任知县。尤溪地处福建山区,县学久废,文风不振。石墪到任后,“选县内愿学者充弟子员”,恢复县学,又时常亲自讲学。他熟通经学,于孔孟学说的见解尤为精博,课程很受学生欢迎。


不仅如此,石墪还考虑到了教育所涉及到的经费、土地、书籍等问题。为了扩大教育规模,石墪在当地扩建学宫,购买了万卷书丰富县学藏书,还购买了数顷学田,维持学校长期的发展。


在石墪的治理下,尤溪读书之风盛行,不仅本县的学子前来求学,连周围各州县的读书人也带粮前来。


有一年,尤溪暴发疫情,石墪准备了大批治疫良药,遣县内医生分送至四乡各处,僻远村落也没落下,很快控制住了疫情,挽救了许多百姓的性命。


石墪离任后,尤溪百姓为他画像立祠,纪念这位贤良正直的好官。


此类种种,不胜枚举,朝野上下都流传着石墪的事迹。丞相史浩在《经筵荐石墪等札子》中,赞其“器质纯静,不求闻知,为邑南剑之尤溪,兴学校,礼贤士,苟有利民,知无不为,颂声洋溢,如古循吏”,并向皇帝举荐。皇帝也很看好石墪,派遣他临时监察登闻检院。不久,任将作监主簿,后转太常主簿。


淳熙九年(1182)六月,石墪在台州病故。他的好友,著名理学家朱熹“哭其灵”,为他作墓志铭,记下了石墪的生平事迹及两人交往情形。


文脉相承


石墪一生,读书、讲学、治学到老不废,他为家乡的教育事业做了不少贡献。


观澜书院,就是他讲学传道之所。


石墪早年多在外地为官,回到家乡章安后便于金鳌山上建立观澜书院,亲自讲学,教授乡中子弟。这是台州最早在郡县治所以外兴办的乡间书院,在椒江南北最负盛名。


石墪学识丰富,门徒众多。杜晔(字良仲,号南湖先生)和杜知仁(字仁仲,号方山隐士)两兄弟,早年也是他的学生。


在泉州同安为官时,石墪与理学大家朱熹是同事,两人一见如故,成了至交好友。之后,两人曾多次同游,并长时间保持了书信往来,对于义理心性之学多有切磋。


朱熹非常赞赏他的治学方法,在《晦庵先生朱文公文集》中充分肯定其治学成绩,“论仁之体用甚当,以此意推之,古今圣贤之意历历可见,无一不合”。


因为这层关系,当朱熹再次来台州时,石墪便把杜氏兄弟推荐给朱熹。杜氏兄弟跟随朱熹学习,开创了台州史上第一个学派“南湖学派”,门下弟子众多。如宋理宗朝的宰相杜范,是二杜的孙辈,年少时跟随两位从祖游历,因而见多识广。


石墪也留下了许多著作,包括《周易解》《大学集解》《中庸解》及《克斋文集》10卷,他的《中庸解》经朱熹删定为《中庸辑略》2卷,收入《四库全书》。


王棻誉石墪为“台学性理之宗”,陈耆卿谓“从朱子游,台人始知有洛学”,由此可见,在台州宋学由义理之学过渡到性理之学的过程当中,石墪扮演了一个重要角色。


石墪的诗也写得不错,如《谒祥符御座》《题金鳌山如画轩》都很有名。


如今,石墪和观澜书院都早已消失在历史长河中,但发祥于金鳌山上的文脉却代代相承。


清道光二十三年(1843),临海县令冯翊、县丞仲孙樊请叶菁等人士出资在金鳌山东北面处建金鳌书院。咸丰十一年(1861),书院毁于兵火,同治中,郡守刘璈重建。光绪二十九年(1903),改办金鳌初等小学堂,借华景村文昌阁为校舍。后来,学堂部分建筑拆除,仅存文昌阁。


为了感念石墪对台州文教事业作出的巨大贡献,台州市椒江区章安中学在学校打造了石墪像,尊奉石墪为第一任校长,以其主要思想的“仁”和“礼”作为校训,鼓励学生敏而好学,克己复礼。


参考文献:《章安史话》/王及、《家国情怀厚植于心田》/楼祖民、《朱子全集》/朱熹、《朱熹好友、南宋著名教育家石墪》/唐樟荣、《宋学在台州的兴起和发展》/李同乐



见微知著


download.jpeg

临海市博物馆原馆长、文史专家 徐三见


徐三见


民国《临海县志》仅云:“在金鳌山,宋石墪讲学处。”石墪是南宋时台州的大儒,“墪从朱子游,台人始知有洛学”,与临海鹿何、商飞卿、陈耆卿及黄岩杜范、仙居郭磊卿并称台州六贤。吴子良在《州学六贤祠堂记》中慨叹:“石公之沉于州县也,宁忤郡将,不肯以旱租困饥氓;宁弃官去,不肯以非义媚贵客;宁身与狱卒对,不肯使赤子死无辜。”“大儒之与游,匪但义理之空谈,名世之与偕,不止文辞之杰出。虽非必于退,而亦非苟于退。虽不得居弹击、封驳、论谏之地,而实凛乎有弹击、封驳、论谏之风,又孰有如石公、陈公(耆卿)者乎!”


是故谢铎在《南康石先生赞》中有云:“宋既南渡,吾道亦南。自闽而台,以冀以骖。台学之传,实自公始。早登考亭,上友朱子。刻意斯学,不懈终身。”


历史文献虽然没有给我们留下更多关于观澜书院的记述。但从南宋一朝台州学术情形推断,观澜书院是台州最早传播与弘扬程朱理学的中心所在。正是由于石墪的不懈努力,辛勤著述,讲学不辍,终使朱子学超越其他学派,成为台州的学术主流。



往期链接


台州书院巡礼丨做人讲气节,做事讲作为

上蔡书院:台州第一家官办书院

桐江书院八百年

历史上,朱熹到底有没有到过黄岩讲学

东屿书院:一市书声,浙东之冠



编辑:彭洁

审核:陈婧

监制:于鹏

总监制:杨育杨

评论·7
网友_1002216
来自浙江台州2023年5月12日
择日参观
用户730089
来自浙江台州2023年5月11日
文脉延绵
网友_311706
来自浙江杭州2023年5月11日
窥探些许理学在台州的传播情况。
网友_302673
来自浙江杭州2023年5月11日
文化发祥地
潮友_RZ7KS9
来自浙江台州2023年5月11日
敏而好学,克己复礼。
查看更多神评论
我说两句…
31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