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家小吃店藏在居民楼里,寻过来的都是内行人
望潮客户端记者杨梦倩
2023-05-10 08:50阅读


椒江人的童年里,一定少不了走街串巷叫卖的卖货郎,他们用地道的方言招揽着路人,其中卖番薯油圆的货郎向来是最受欢迎的。每次一看到卖货郎拿着泡沫箱,吆喝着“油圆、番薯油圆……”就会有孩子们嚷嚷着要家长买。


如今已经很少再见到卖货郎的身影,番薯油圆也和他们一样,消失在大街小巷之中,但还有不少人念着那一口香甜软糯,寻找着儿时的回忆。在椒江东枫山路的居民区里就有一家小店,专卖油圆和一些本地小吃。


“限定”美味只在放学出现


店主张巧灵今年59岁,卖油圆已经有26个年头,称得上是老手艺人了。



“我是1997年开始摆摊卖油圆的,当时骑着三轮车在老二中门口卖,生意很好,不仅学生爱吃,接小孩的家长也经常来买。”回忆起往事,张巧灵表示一切都恍如昨日。她告诉记者,那时候她的小孩开始上小学,她有了自己的时间,就想摆摊卖小吃,贴补家用。


张巧灵油圆摊的营业时间和孩子的上学时间几乎重合,周末不出摊,寒暑假不出摊,只在工作日出摊。“那时候好多家长和学生向我抱怨,说想吃我的油圆太难了。”张巧灵笑着说,虽然是限时出摊,但她的油圆还是收获了一批批回头客。


随着年纪渐长,张巧灵的身体开始吃不消,关节也因为长时间的工作出现了问题。于是她放弃了出摊,在自家开了一间小店面,不用像之前一样风吹雨淋,轻松了不少。



“我们店叫‘圆不方油圆’,好些客人问我是不是有什么寓意,其实就是说,油圆是圆溜溜的,不是方的。”谈起店名,张巧灵不好意思地笑。

与之前在学校旁摆摊相比,圆不方油圆店的生意冷清了不少,因为位于居民区,客流少得可怜。“一开始几乎没客人,大家都不知道我在这里开店了。”张巧灵表示,时间久了,很多老顾客四处打听,还是找到了这里。


“其实我开店最开心的就是遇上老顾客,他们好多都是以前二中的学生,现在已经成年了,甚至还有人带着自己小孩来吃油圆。”张巧灵说,看着这些客人,自己仿佛也回到了过去摆摊的岁月。



虽然生意不似以往红火,但是张巧灵在做番薯油圆上,仍是26年来始终如一的认真专注。“10点开店,我一般7点钟就开始准备。”张巧灵指了指油锅旁的大铁盆,“我一天要准备五六盆,每盆能做二十来串油圆,如果碰上节假日,就要七八盆。”


摊主最爱钻研美食


番薯油圆作为颇具代表性的台州小吃之一,制作方法并不难,但是想要做得好吃,就得花上些心思了。


制作油圆的手艺是张巧灵年轻时学的。“当时没有工作,政府开班教我们技术,我很喜欢美食,所以就去学了做小吃。”张巧灵告诉记者,当时的老师教了一些最基本的做法,而她在此基础上不断加以改进,终于做出自己理想中的美味。


首先是番薯,油圆的甜来源于番薯自带的甜味,所以挑选甜度高的番薯是制作美味油圆的第一步。“蜜薯和其他品种的番薯相比,甜度比较足,而且蒸熟之后也更加软糯。”张巧灵介绍,将番薯削皮并加以清洗,再放在蒸锅上蒸熟,等到番薯蒸成泥,就可以和上面粉揉捏成团。



“然后用擀面杖将面团擀平,用模具压成一个个圆饼大小,就可以发酵了。”张巧灵告诉记者,制作油圆最重要的就是炸油圆,虽然看似简单,但颇有讲究。


油圆在热油里炸上几分钟,就会膨胀成一个个小球,色泽金黄,甜香四溢。不过具体要炸几分钟,张巧灵表示并没有标准。“我对油圆熟度的判断,完全是靠这些年来的经验,看它颜色的变化,心里就有数了。”


趁热捞出一个个圆溜溜的小团子,放入盆里冷却一会儿,最后是用糖浆调味,撒上翻炒过的白芝麻。“外面的糖浆是麦芽糖,以前是用大米做的,现在改成了玉米做的麦芽糖,吃起来更加清口一些。”张巧灵说。



趁热一口咬下,油圆的外壳炸得香脆,内里软糯有嚼劲,让人忍不住一口一个停不下。本该有些腻味的甜食,由于白芝麻的加入,增加了一些香头。


张巧灵对美食的钻研还体现在店里的其他饮品上,例如绿豆汤,加入桂花蜜的汤水里是一颗颗完整的绿豆,不像别人的绿豆汤,连汤带豆一起煮起来,绿豆碎成渣。



因为她会将绿豆平铺在蒸锅上,加入白糖后蒸熟,最大可能地保留绿豆的完整。有人认为绿豆没有碎,吃起来一定硬邦邦的,也不入味。但是恰恰相反,在锅里蒸熟的绿豆香甜细腻,唇齿留香。


等天气再热一些,小店内还会卖糊、洋菜膏、仙草糊等饮品,都是台州人从小吃到大的地道小吃。不知道这些小吃中,是不是也融入了张巧灵的巧思呢?


编辑:杨梦倩

审核:王琛琪

监制:姚华

总监制:陈巍

评论·7
是困还是睡
来自浙江省2023年5月12日
没找到。
网友_301009
来自浙江杭州2023年5月11日
我吃过,椒江特色小吃
YDL
来自浙江台州2023年5月10日
好吃
老军市舶司
来自浙江省2023年5月10日
好吃,小时候常吃
网友_296223
来自浙江台州2023年5月10日
传承工艺
查看更多神评论
我说两句…
4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