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潮
台州市委市政府唯一官方新闻客户端
13岁的男孩,身高不高,父母有点着急。母亲煞费苦心,让孩子吃朋友推荐的长高药,又去专科医院,结果,被医生告知“赶紧停药”。
原来,所谓的长高药,不是真长高,而是“拔苗助长”。
4月的一天,台州市妇女儿童医院儿童保健科主任医师罗丽丹接诊了一对母子,“我们的身高还可以,但13岁的儿子明显比同龄孩子矮。”
罗丽丹先让家长带孩子做必要的常规检查。看到检查结果时,罗丽丹有点纳闷,“游离T4特别高,这项指标异常增高,通常提示甲亢,但另一项Tsh正常,也没有其他甲亢特征。”
“近期,孩子是不是吃过什么药?”罗丽丹问。
“有的,在吃一款朋友推荐的长高药,海外代购过来的,按理没问题吧。”母亲回答。
凭着多年的临床经验,罗丽丹怀疑是药物引起的。“赶紧停药,问题应该出在这个药上。”
停药两周后,家长带孩子过来复查,显示所有的指标都恢复正常。此时,孩子的母亲还是有点不明白,“朋友家孩子吃了一段时间,我看确实个头高了不少,为啥我家孩子没长高,还吃出了病?”
罗丽丹解释,身高增长的过程中,有三个激素起重要作用,分别是甲状腺素、性激素、生长激素。这个长高药里面可能含有性激素、甲状腺素等,“你都不知道你的孩子缺什么,就乱吃药,当然适得其反。”
据了解,甲状腺素除了促进身高增长外,对大脑神经系统发育也非常重要。先天性甲状腺素缺乏的孩子,身高智力大多会落后,而甲状腺素过高,出现甲亢,会有一系列的临床症状,同时也会促进骨龄的加速。
“甲状腺素,不是说越多越好,性激素也一样,虽然会促进身高增长,但也会促进骨龄的加速,比如性早熟的孩子,前期身高会超过同龄儿童,但终身高却不高。”罗丽丹说,如果任何长高是以加快骨龄的增长为代价,都是错误的做法,“比如这个男孩长到16岁,他可能13岁、14岁骨骼就闭掉了,不长了,反而后期他的身高并不理想。”
一般而言,孩子的身高,父母的遗传因素占70%,后天因素占30%。
“家长要理性看待长高,要想长高,一定要在医生指导下合理使用药物,比如检查出来生长激素缺乏的,就按照生长激素治疗,性早熟的就按早熟干预,甲状腺激素低的就把甲状腺激素用上去。家长希望孩子长高一点,又不希望用药物干预的,我们就改变生活方式去干预。”罗丽丹说。
生活中,哪些可以帮助长高呢?
第一.保证充分优质蛋白质的摄入,主要来源是牛奶、蛋、瘦肉;第二.保证足够的睡眠、运动,促进生长激素分泌;第三.多晒太阳,补充维生素D;第四.保证食物中含有足够的钙铁锌等元素。
“遗传因素无法改变,后天因素是能改变的,影响到5-10厘米的终身高。”罗丽丹说,“生长发育期的孩子,一天奶量保证300克-500克的纯牛奶,蛋一个,肉50克-75克。钙铁锌都可以通过食物摄入,饮食均衡,不偏食不挑食,基本上不需要额外补充。维生素D食物来源非常少,最佳来源是晒太阳。对于户外活动少的孩子,通常会建议补充维生素D,一天1-2粒,400单位-800单位。”
医生提醒,想让孩子长高,需要慢慢追赶,千万不能拔苗助长,让长高药成为长不高的元凶。
编辑:颜敏丹
审核:单露娟
监制:包建永